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珍珠泉200年

2010-08-21 08:37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中国历来的城市架构体系中,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这个核心往往与政治牵连。城市中心被看作是“风水穴”和“命门”,这一带的风貌及建筑一般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北京的紫禁城,南京、西安的鼓楼如此,济南的珍珠泉也不例外。


  明朝德王府,清朝巡抚衙门,民国都督府、督办公署和省政府都曾选址在此,珍珠泉的显赫地位可见一斑。丁宝桢、袁世凯、孙宝琦、张宗昌、韩复榘……泉水的主人走马灯般换了又换,千秋功罪,珍珠泉成为我们反观山东近代史的一面镜子。泉水的喜怒哀乐,有时候甚至决定了身边这座城市、这个省的悲欢与离合。有人习惯深缩在大院里面,不问苍生;有人喜欢大院外面的世界,走出大院,也就走进了历史。


  时代大变迁之下的珍珠泉都经历了什么?我们如何去重新欣赏它、解剖它?它是如何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难道省政府门前就不让走走,省政府门里就不准看看吗?”


  2002年五一节,济南珍珠泉景区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第一天,人山人海,满院子都是人,管理部门怕出事,只好对外宣布开放之初的几天先对劳模等特殊人群开放。


  与数百年的封闭相比,短暂的开放似乎显得尤为珍贵。


  家住西更道街的王敏与珍珠泉大院仅一墙之隔,从记事起,“那就是个‘禁地’,时常望墙兴叹,墙那边是个啥样子?终于有那么一天,和几个小伙伴用‘声东击西法’,从珍珠泉后门混过看门的老头跑了进去,那时感觉好大好大,还挺害怕,在里面和小伙伴们乱跑,差点掉进一个水潭里。”


  珍珠泉与趵突泉、黑虎泉并称济南三大名泉,但与后二者一直“流落”民间不同,由于其长期作为省府重地,戒备森严,数百年来,普通人很难有机会一睹其真容。


  1931年秋天,济南师范学校学生周顺生从省政府门前经过,出于好奇,张望着向里走去。门卫阻拦,他与门卫争执起来,门卫报告省主席韩复榘。在韩面前,周顺生振振有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难道省政府门前就不让走走,省政府门里就不准看看吗?”韩复榘火了:“我是一个省主席,才是一省之主,你算什么主人?”周顺生说:“你是公仆,不是主人!”韩更火了,抬手打了周一记耳光,随即将他关押起来。


  后来韩复榘悔己之过,觉得打错了那个学生,派人把周顺生的父亲叫来,说:“我错打了你儿子,应向你赔礼,或者你再打我,或者我赔你500块钱”。周的父亲怎敢打韩主席?领了钱走人。


  据史料记载,北魏时期,珍珠泉一带泉水众多,溪流纵横。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附近居民都要到泉畔洗涤家中用具,以驱邪避灾。官吏士绅也多来此举行“曲水流觞”的宴饮活动,珍珠泉被称为“曲水流杯池”。


  珍珠泉的封闭自元代始,济南公张荣在珍珠泉畔修建府邸,形成最早的珍珠泉大院。最盛始于1465年,明德王朱见潾将封地由德州改为济南,并将原都指挥司衙署的珍珠泉大院扩建为德王府。据乾隆《历城县志》记载:“德(王)府在济南府治内,居全城中,占城三分之一”,府内“泉水以数十计”。


  谁占据了珍珠泉,谁就成为这座城市乃至全省绝对的最高权威。


  大院也在一次次炮火中被推倒,然后又被重新建起,比较具代表性的有两次。明亡清兴,德王被擒,规模浩大的德王府也在战火中焚毁。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巡抚周有德拆掉位于青州的衡王府的木石,在明德王府旧址兴建巡抚衙门。到了1937年冬季,日军大举进攻济南,韩复榘下令实行“焦土抗战”,珍珠泉院内放一把大火,主要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下大门内的原巡抚大堂和他及其僚属办公的原腊园。


  自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巡抚周有德开始入主珍珠泉大院以来,共有多少位巡抚在此居住,已难以统计。但据史书记载,自1840年至1911年共有33任32位巡抚在珍珠泉大院居住。而整个民国时期,共有22位山东行政长官在珍珠泉大院办公、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1950版的济南城市规划中,确立了以珍珠泉为中心,以大明湖为背景,面对千佛山的城市中心轴。延续历代的传统,珍珠泉依然被定为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