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重读韩复榘(3)

2010-07-24 14:39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经过韩复榘大力剿匪,山东的社会治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亲民、吏治:“挽回现在已经破坏的世道人心”


  韩复榘经常穿一件旧蓝布大褂,头戴一顶浅灰色旧呢帽,脚穿白底皂布鞋,出巡各地。他崇尚节俭,每到一地,饮食极为平常,多是家常便饭,如馒头、白菜炒豆腐及白开水。


  1932年7月18日,韩到金乡视察,县长李世传在地方备酒宴招待,韩除拒用外,又对县长严加申斥,并记过一次。


  7年多的时间,韩复榘几乎走遍了全省108县。


  韩复榘极力给人以清廉为民的形象,到任省主席不久,他就成立了山东省赈务会,自兼主席,时常给各地灾民施以救济,以示关心民众疾苦。有一年黄河发大水,许多地方受灾,韩复榘把许多难民招徕,由他亲自带领,分别到没有受灾的地方。每到一地,他就把地方的最高长官叫来,把难民的人数告诉他们,并警告说:“明年开春的时候我来接这些难民,如果少一个就枪毙你家的一个亲属。”


  他还让他的一妻一妾高艺珍、纪甘青出面组织孤孀救济会。1935年春节前,高纪二人在馆驿街举行第一次冬赈,到孤孀481人,每人小米10斤,没过几天,每人再给钱4角。


  1988年,山东大学教授吕伟俊坐火车出差,遇一老太太。老太太告诉他,1935年鲁西南发生特大水灾时她及同村灾民被韩复榘迁移至沾化,自此在沾化安家落户。提起韩复榘,她动容道:“韩主席当时给我们什么都发,连束腰带都发。”


  在“求治”中,韩复榘把吏治放在第一位。他说:“查为政之道,首重察吏,得人而治,自古为昭。近年以来,仕途荒芜……此弊不除,曷以为治?”他将公务员的为政之道归结为三句话:“1、公务员做事要实心实意去干;2、蒙上欺下就是过上加过;3、要有慎独的工夫牺牲精神力行个人职守。”


  他给公务员规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表,省府各机关早5点半起床(夏季更早),晚9点熄灯,早晨还进行朝会,下午要定时阅报。进行朝会是当时山东公务员生活的一个最明显特点。


  由于朝会定的时间太早,韩对朝会要求又极严,因此每逢朝会日凌晨,人们总能在济南大街上见到跑步去参加朝会的公务员。如若行动迟缓,定受训斥。一次朝会,跑步诸人中有位民政厅黄秘书,系前清举人,年逾60,留着长长的胡须,跑不动。韩看见后,大发脾气:“你特别!别人跑你不跑,胡子长该有多重,能压得你跑不动?老也不行,干就得听我的,要不就别干!”


  他还昭告全省,倘有官吏违法,民众可随时写信控告,控告有时也有效,致很多官吏颇为畏惧。


  1935年8月,在对全省县长的广播训话大会上,韩复榘大声疾呼,要他们“挽回现在已经破坏的世道人心”。然而,腐败早已根深蒂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积重难返”。


  鲍德威在《中国近代城市变迁:济南(1890—1949)》中写道:“尽管韩颁布法令说:他的官员只允许穿简朴的中山装,身穿长袍的满洲旧官吏已都离开了衙门。然而,就连韩本人也经常身着传统的文官长袍,衙门里的气氛与晚清时没有什么两样。韩复榘依然采用传统的官员专制方式来掌控政局,他与他的智囊们关起门来密商统治之策,政策一旦形成,就决不允许有人再有异议。韩的政府统治手段并不软,却也试图变得公正合理。在法律面前,韩复榘倾向于严厉、简单,快刀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