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特质服务国家——朴槿惠的女性外交
当地时间7月3日晚8时15分,韩国总统朴槿惠在青瓦台迎宾馆设国宾晚宴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这场晚宴充满“中国元素”,不仅响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朴槿惠总统还大秀中文,让大家“干杯”。
作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的中国渊源,以及女性领导人身上所具有柔与刚的气质一直备受关注。她打破了韩国以男人为主的社会禁锢,许多韩国人认为“她具备传统韩国妇女的温柔、有礼和耐心,同时继承了其父亲的钢铁意志。”充满女性特质的柔性外交更成为这位女总统治下的韩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打交道的一把关键钥匙。
柔性外交:“冰与微笑”的国家性格
7月3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走入首尔市中心的韩国古代宫殿——昌德宫,青瓦台政务首席秘书官赵允旋作为“代理第一夫人”陪同参观。彭丽媛表示,这里将现代和历史和谐地融合起来,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走进了韩剧《大长今》。
这一点,似乎呼应了韩国多年以来以软实力走向世界的风格:韩剧、流行娱乐工业、整容手术、甚至它比中国更彻底地保留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在总统朴槿惠对外公开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到她经常引用老子、孔子、庄子等经典名言,尤其是处于人生最低谷时,使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事实上,由于朴槿惠的中国渊源,她去年6月份的访华也曾成为热门话题,尚未启程就早早传来她将在访问期间身穿汉服并用中文演讲的消息。
作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在外交上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让许多韩国人认为她“具备传统韩国妇女的温柔、有礼和耐心,同时继承了其父亲的钢铁意志。”
这种灵活性尤其表现在对华关系上。首先在对外表述上,朴槿惠将以往李明博的“美日中”改为“美中日”——将中国排到了日本之前。今年3月在荷兰举行的日美韩三国首脑会谈,朴槿惠拒绝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握手,同时也不回应安倍特地用韩语的问候,为此日本《周刊文春》杂志曾嘲讽朴槿惠对外政策为“欧巴桑外交”,意为“大妈外交”,其本人“生活亟需爱情滋润”,引发两国网民一轮嘴仗。
这已经不是朴槿惠首次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受到无端的侮辱——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最近又在媒体上讽刺朴槿惠访问美国、欧盟时是“爱打报告的小女生”——不过,性别并没有成为朴槿惠的软肋,她更是通过东方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在外交场合推广韩国形象。
无论是出访期间还是在国内的重要场合,朴槿惠多次身着韩服。甚至在越南访问时,朴槿惠还身穿韩服亲自走上了一台时装秀的舞台。这样身体力行推广本国文化的形式,似乎只有女性政治家才能办到。
朴槿惠的“亲和力外交”还表现在她的语言天赋上。当她在北京用中文向聆听她演讲的观众问好时,中国民众立刻就增加了对韩国的亲近感,中韩关系也是在朴槿惠执政后迅速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而当她访美时,不带翻译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散步聊天时,就连日本媒体都惊叹她的英语。
有评论认为,朴槿惠的政策主张弹性很大,也非常富有女性的特质。因此,她既能够在加强美韩同盟的同时,与中国明显拉近关系,也能在面临带有性别歧视的侮辱时,做到不卑不亢。
事实上,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朴槿惠身上所体现的那种“冰”与“微笑”,同样体现在韩国的国家性格中。
在20世纪50年代时,韩国还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可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且韩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在这个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顽强奋斗意志的国家里,韩国人常说,他们要发扬三种精神:李将军精神、花郎精神和三一运动精神。前者代表忠诚、勇敢、忘我的历史传统,后者指1919年几十位韩国知识分子率先签署“独立宣言”, 激发成千上万民众示威抗议日本统治,虽最后惨遭日本镇压,但后来凝聚成为鼓舞韩国国民的精神火炬。
这也许能够解释,在上台后的一系列对日态度中,朴槿惠政策中的强硬一面来自哪里。
从母亲到闺蜜:
朴槿惠的“女性外交俱乐部”
作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的个人经历之坎坷早已为人所知,但认识这位女总统和她背后国家性格深处的一致性,或许是认识女总统治下的韩国将如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打交道的一把关键钥匙。
从2013年6月在中国内地首次出版的《朴槿惠日记》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真实的朴槿惠”——你读不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和感性知觉,她像是早知道这本日记会被公开一样,即使是在1974年11月27日她最爱的母亲离世那天,她也只是简单写道:一整天脑子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母亲走了。
朴槿惠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因为母亲的遇刺身亡。1974年8月,陆英修被朝鲜人文世光开枪射杀。由于父亲不肯续弦,年轻的朴槿惠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的责任。“她从小就学会了政治和外交等治国经验,这是她的很大优势之一。”
朴槿惠在自传中写道:“母亲作为青瓦台的女主人,每天繁忙的程度不亚于当总统的父亲。母亲每天都要亲自整理每一封来信,为此,青瓦台的人们给母亲起了个外号叫‘申冤鼓’。每当父亲出国访问的时候,母亲经常在父亲身旁一动不动地站立一整天,晚上回到住处时,母亲的脚都会肿起来。”
朴槿惠从政后,为以男人为中心的大国家党带来一股清风,她佩戴母亲的首饰,模仿母亲发型。在韩国大选中,朴槿惠以微弱实力战胜强劲对手文在寅,无疑彰显了她的女性人格魅力。
每次选举,朴槿惠都会成为一个故事。比如因握手太多而缠着绷带的手便是朴槿惠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竞选游说中,她又以女性的慈爱关照选民:为普通民众洗脚、跟年轻人一起跳骑马舞、去市场制作美食……
1979年10月26日,父亲朴正熙被下属射杀。“前方有没有异常?”这是朴槿惠得知噩耗后第一句话。作为“一个承受了悲剧的人”,朴槿惠的性格中越来越多痛苦所孕育的强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她的日记里越来越看不到感性色彩和女性性格,直至最终她决意将自己整个交予韩国国民。
事实上,不少人称朴槿惠为“冰公主”。这也正出于她常常表情严肃、不露笑容的原因。在一半女人不工作、男尊女卑观念严重的韩国,政治让她错过了青春时光:她放弃结婚;妹妹朴槿令离异,直到2008年才步入一段不被姐弟祝福的婚姻。弟弟朴志晚因为染上毒瘾多次被捕入狱。熟悉朴槿惠的人回忆,“她看起来铸上了层层铠甲,她感觉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信任。”“她不开放,不与任何人沟通。她不热情,也不冷酷,只是冷冰冰的,一直都这样。朴槿惠与所有人保持距离,这是她的标志。”
代行“第一夫人”的赵允旋也许是个例外。 赵允旋现年48岁,毕业于首尔大学,曾在韩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工作10年。2008年当选国会议员后,很快被朴槿惠所在的大国家党获重用,成为该党发言人。在2012年韩总统大选期间,赵允旋更成为朴槿惠的得力竞选助手。当时韩媒体曾以“如影随形”来形容两人的亲密关系。
赵允旋生活中是个典型的“白富美”,美貌得体,礼仪周到。据《朝鲜日报》透露,赵允旋有47亿韩元财产,包括8.68亿韩元的储蓄和仁川市价值4.31亿韩元的土地。
2013年3月,政府高官财产申报总额排在第一位的赵允旋遭反对党质疑隐瞒部分资产,饶是如此,她仍然被朴槿惠提名为女性家庭部长官。青瓦台曾确立“不设立第一夫人代理人”的原则,但在彭丽媛访韩之前,韩方破例安排赵允旋代行“第一夫人”职责,这也体现了朴槿惠对赵允旋的“无限信任”。
在《朴槿惠日记》一书译者陈冰冰看来,朴槿惠的意义,更在于她打破了韩国以男人为主的社会禁锢。在韩国,女性地位低下,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朴槿惠多次申明,她要打破男人的统治,开创一个新时期。她还不止一次呼吁,韩国为什么不能出现一位女总统?
赵允旋无疑是韩国女性参政的样本。
由于家世影响,朴槿惠虽年轻时也有喜欢的人,甚至戏称“初恋”是赵子龙,但她最终放弃了婚姻。1982年,堂哥朴在鸿劝朴槿惠结婚,她极力反抗说“哥哥,以后请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这是朴槿惠的竞选宣言。
1990年5月的日记中,朴槿惠引用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随后的日记中,她将男女之间的爱情解释为“错觉”——由爱情引发的恋爱狂热病。此时,朴槿惠已不是年轻时代那个在日记中确信自己所向往的恰是相夫教子平凡生活的女孩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