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崇拜和互联网狂想:“15派”创客的邪典之路
15派·特质——
与前代企业家相比,“15派”的创业显然更天马行空一些,他们身上有着典型的创新荷尔蒙因素:年轻的“85后”、“90后”、理工男、技术宅、互联网原住民……
他们把理想与情怀写进产品的说明书,并渴望用技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改造生活的“理工男荷尔蒙”:更科技,更有趣,更情怀
3月10日清晨,深圳“创客之城”的形象广告,闪耀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与深圳一起创造”的口号格外瞩目。
这座中国最为年轻的副省级城市代表了中国式创造的高度与速度,越来越多创意汇聚到这座城市,如果要为“15派”选择一个根据地,深圳无疑是绝对的候选者。
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探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Ai.Frame开源智能机器人便是考察的三个项目之一。
孙泽波和胡家祺是Ai.Frame开源智能机器人的创始人,也是该团队仅有的两个成员。“你可以用手机和平板操控他的动作,也可以用控制器让它模仿你做出的动作。宅在家里和它玩一整天都不会厌倦。”他俩拥有着最典型的“理工男荷尔蒙”:年轻、技术宅、喜欢动漫、热衷于参加学校的科技竞赛,并对机器人痴迷。
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孙泽波学习的是电气工程,胡家祺是测控导航。他们在制作第一个双足机器人时,一个负责软硬件结构,一个负责产品工业设计。这个作为Ai.Frame雏形的机器人名字叫“零号”,“一切重新开始的意思”。
后来就有了Linkall无人机,模仿的机型是《终结者》里面著名的Hunter killer飞行器。“还停留在幻想阶段的无人机,却被他们创造了出来”当《终结者3》的视觉艺术特效总监Peter收到他们的产品设计后,在回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惊讶。
美国硬件创业团队SPARK创始人扎卡利·克洛基博士曾说,“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想在5天或两周的时间来实现一个创作理念,在哪儿可以实现?深圳。”他表示,“在深圳,你能在不超过一公里的范围内找到实现这个想法任何想要的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孙泽波和胡家祺是怀着科技梦想,来到 “零部件的好莱坞”—深圳,这片可以让创客们燃起热血的城市。
他俩最爱机器人高达,但市面上的机器人却很难让他们感到满意,“买不到喜欢的,不如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两个人几乎承担了生产线的所有工作,设计的模型先在纸上手绘出来,再用自学的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制作,3D打印机打印出外观后还要反复进行软硬件调试。
Ai.Frame机器人就这样诞生了,“它像高达一样灵活,能够完成跑步、下蹲、射击、对战等 300 余种动作姿态。”
不按常理出牌,他们把设计和程序全部“开源”了。即指软件源码可以被公众使用,并且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行不受许可证的限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吸引各种玩家,让机器人变得更好玩。胡家祺想让自己的机器人形成一个系列,他笑着说:“之后可能还会有一部动漫,把我们的机器人植入进去。”
越来越多的理工男像孙泽波和胡家祺一样聚集到深圳。无人太空船、无人机、智能消费电子、服务型机器人、平衡车……年轻的创客们一边吐槽:“深圳太科技了,太缺乏生活方式的东西了”,一边将梦想和情怀写进产品说明书,追求兴趣最大化,并渴望用科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创客是一种精神:用冰冷的科技营造温暖的人文生活
什么是创客精神?南京创客空间联合创办人、导师郑岩峰认为是用冰冷的科技营造温暖的人文生活。“创客们不喜欢大工业流水线营造的千篇一律的生活,他们喜爱技术,但绝不匍匐在科技的脚下,而是用科技为自己的生活带来诗意。”
在郑岩峰的眼中,南京的本地创客不管是在动手能力还是技术知识方面,都是十分扎实过硬的。另外,由于这是一个拥有很多大学的城市,在人才结构方面也是得天独厚的,高学历的创客比例也很高。但他们也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交流氛围,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郑岩峰认为,创客不仅要追随自己的兴趣,也要敢于把想法说出来:即使想法在别人的眼里非常低级,也要敢于说,并付诸于行动。如果第一步都未能跨出来的话,何来后续呢?
“南京创客空间”的QQ群就这样成立了,年轻的创客们在这里切磋技术,交流创意。目前该QQ群已经汇聚了766名创客成员。创建者沈金鑫介绍,创客的主力多是理工男,他们中间有工程师、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等,“大家都有本职工作,在业余时间搞发明创造, QQ群成了大家最重要的交流平台,谁有了好想法,在群里吆喝一声,志同道合者会迅速聚合,迅速形成一个研发小组。”
成员孙浩钦在一家路由器企业搞硬件开发,去年他做了一个比巴掌还小的四轴飞行器—有四个螺旋桨,可以安装摄像头,用手机蓝牙遥控,能飞几十米高,为了更好地控制飞行器,他还和朋友合作编写了一个APP软件。
做这个小玩意儿原本是为了“好玩”,但孙浩钦没想到,这件作品在全球创客大赛上海站获得了一等奖,各地创客纷纷向他定制。由于焊接电路板太耗时,他把这个作品放到“点名时间”网站做众筹,2个月筹得3.5万元,他用这笔钱找代工厂制作了200架飞行器,向每位“打赏”200元以上的网友赠送一架。孙浩钦说,“无数人的微创新累积起来会带动这个领域的巨大进步,进而转化为更先进的产品。厂家希望垄断技术,而创客会把制作过程发到网络上分享,说句不谦虚的话,我们是学习型社会的急先锋。”
分享与合作,是创客的核心精神之一,在学科细分的今天,即使是微创新也需要不同学科的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
郑岩峰希望未来能够建立一个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文化街区,名字为“创客公园”:能够和创客作品集中起来,让大众看到新奇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进行销售,让创客获得一些经济回报。另外,他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属于创客内部的孵化机制,把现有的资源利用集中到一起,为创客作品的落地生根做出一份贡献。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传统行业如何盈满互联网基因?
“15派”创客们与“84派”、“92派”最大的不同是,创业环境再也无法回避互联网。提出“15派”概念的张刚说:“受到移动互联网冲击的传统行业中,大批从业者另觅出路、从头再来,纷纷加入创业大军,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阅历和资源,涉猎广泛,唯一需要补课的是‘互联网基因’。例如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e袋洗创始人张荣耀……
毛大庆的新公司叫优客工场,不同于单纯孵化器,优客工场还提供财务、税务、法务、人资关系、健康咨询等服务。2014年,毛大庆去美国主打办公场地租赁服务的WeWork参观,让他找到了灵感:WeWork致力于减少办公场地的资源浪费,他们先用折扣价租下整层写字楼,分成单独的办公空间,再出租给愿意挨着办公的初创企业。
受此参观启发,毛大庆创造性地设计了优客工场的办公空间:简约、时尚、高效。
毛大庆比喻其像是线下的“阿里巴巴”,“优客工场着重于进行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更多维度、更精准的收集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打 造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优客工场颠覆传统办公平台,是资源高效整合的商业社交平台,主要针对四个核卖点提供服务,包括社交、空间、服务、成本。”
其中社交是共享办公非常有魅力的特性,增加入驻企业的粘性,打破传统办公模式的固有格局。让入驻企业“在租桌子的同时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又非常的灵活”毛大庆说。
对于外界对优客工场“孵化器”的定位,毛大庆并不认同,他表示,“优客工场的主营业务并不是孵化器,而是创业的加速器,是创业公司和小微企业的业务服务平台。我们计划明年成立几个专门的服务公司,比如传媒机构等来帮助企业做定向的垂直定向宣传。”
毛大庆同时透露,未来会成立创业培训学院,有两大特色,“一个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课程,一个是非常有魅力的导师”毛大庆介绍。
他介绍,优客工场与开发商的合作主要以合作为主。选择企业类型需要有足够品牌度、实力,更主要的是价值观高度一致。
黑马会房地产分会副会长、秘书长蔡鸿岩表示,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以后,需要在“互联网+房地产”的模式下研究和拓展新型办公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为创客和小微企业提供更贴心和便捷的服务。
作为一个浸淫传统洗衣行业的“60后”, “e袋洗”创始人张荣耀在不惑之年抛弃了荣昌品牌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创立O2O上门洗衣服务平台“e袋洗”。 “这是我们最新的‘袋王’,花99元洗了100多条丝巾!”在“e袋洗”位于798的工作区楼道里,可以看到即时更新的“袋王”记录。
“袋王”源于“按袋付费”的经营思路:送用户一个帆布袋,装多少衣服都是99元洗一袋,谁装的最多、最实惠,谁就是“袋王”。用户也可自行选择按件清洗,所有服务都是上门收衣送衣,免运费,48分钟内取衣,72小时内送回。自去年底上线,“e袋洗”用户已突破50万,北京地区洗衣量达2万件/天。
清晰的服务流程,简洁的商业模式。为了这一切,张荣耀准备多年。“我在风口等了14年。”张荣耀说,2000年,荣昌洗衣就开始摸索从B2B转向B2C,然而,直到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来临,才让他感觉“时机到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