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移民史(2)
投资移民:段永平的美国任务
2001年,段永平的美国绿卡突然被批下来,这件事对他的生活与事业是一个强烈的转折暗示。
“绿卡是2000年我太太帮我在美国申请的,我以前以为拿到这个东西需要很多很多年,没想到半年就批下来了。其实我也没有很好的准备。但怎么办呢?批下来了又不能不来,因为在和太太结婚前我就答应过你要嫁我我就去美国,否则人家也不嫁我。不可能让太太在美国,我在中国,那还要这个家干什么?”
段永平的妻子是他上世纪80年代末在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认识的校友,1993年到美国摄影界闯荡,2000年时在美已稳定下来并颇有成就。于是在心理缺乏准备的情况下,2001年年中,段永平拿着绿卡到美国初次“落地”。
他很快便成为当地著名的投资专家,成为巴菲特投资哲学的追随者。从经营步步高的轨道上脱身而出、令企业平稳过渡、接着又在投资与慈善领域里初试身手,这一系列尝试却让他把大多数中国“同行”抛在了后面,也在点滴重塑着中国新移民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形象。
在美国,段永平是少数中国第三波移民的一员:他们正当盛年,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他们既全然摆脱了遥远历史里那些从落后贫穷中国远渡来美的、不通英文的老移民形象,也不是在美求学后就势留下、白手起家的学生一族。和他们同时进入美国的,还有他们从前在中国创造并拥有的大笔财富。
他们受过的良好教育、更重要的是不安分的企业家精神、既往的商业经验,有可能使他们既有的财富在美国继续增值。而比在美国赚钱更进一步的是,他们还逐渐加入到美国的慈善大军里。这也许是作为一个富人在美国是否最终主流化、能否得到普遍尊敬的重要标志。
当然,段永平们对美国(移民)社会的改变还在潜流之中,甚至要隔代才能体现,而2006年年中,段永平代表他的家庭慈善基金在eBay上以62.01万美元拍下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的消息传回中国后,却直接冲撞着中国社会、商界、慈善界的某些观念。
■延伸阅读
中国海外移民布局
近年来,我国的海外移民进入新的高潮。就我国的海外新移民的分布来看,北美与欧洲是主要分布地区,约占国内新移民总数的80%以上,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新移民特征的地区。其中,北美(以美国、加拿大为主)数量超过半数以上。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后,中国移居加拿大的移民人数占加拿大80多万华侨华人的三分之一。其中,自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移民成为加拿大海外移民的主要来源,且逐年增高。新移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多伦多和温哥华。
而在欧洲目前已有100多万华侨华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是自中国人移民欧洲以来,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最为广泛的一次移民潮。
其中,移民西班牙、德国的华侨华人人数增长了三倍;移民意大利、芬兰增长了十倍;移民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奥地利、丹麦、捷克斯洛伐克增长了百倍甚至千倍。除人口自然增长以外(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这些国家新增加的华侨华人大多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