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与金星舞团的“舞蹈移民”——我的团长我的团
金星舞蹈团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的上海东方国际时尚中心。50年代风格的红砖大工厂外观里包藏着一个堪比时尚杂志的通透空间,设计简约大气、艺术气息浓厚。在这里谈起金星,所有的人都神态正常,如同谈自己的老师、老姐或闺蜜。常被妖魔化的金星,在这个空间被还原成你我他之间的自然存在,还原成中国第一家民营现代舞团“头人”的常态存在。
金姐,17位舞者的“头人”
一进入金星舞团大厅,穿过接待区,左手就是排练厅。排练厅门侧的墙上,是17位金星舞团舞者黑白肖像。排在第一的是舞团的排练总监、首席演员汪涛。
作为中国第一家私营现代舞蹈团,上海金星舞蹈团成立于1999年。次年,汪涛来到金星舞蹈团,成为舞蹈团起起伏伏15年的见证者。作为元老,他负责排练、编舞,在团里位置显著。
他从排练大厅里一出来,就冲着坐垫上嬉戏的舞者们喊了一嗓子。舞者们应声放下汽水、电脑和未尽的话题闪回到排练厅。
汪涛并不认为自己态度“严厉”,他按照当年金星带自己的方式管理着这个团队。汪涛和另一位首席演员孙主臻都深度赞同“金姐”的公私分明:工作就是工作,“专业”是必须的。
汪涛和所有的团员一样,都很自然地喊金星金姐。他们的金姐,善饮嗜辣,经常和他们一起喝酒出游“啥都聊”,还大姐一般地做“催婚婆”:快找一个吧,别太理想化了。在国外演出,金姐更是和团员们混在一起泡面咸菜就小酒。演出前金姐常规节食,汪涛们煮上一锅饭,揣着小坏引诱金姐:尝点吧,来来。金姐也往往就忍不住诱惑,吃了,喝了,第二天后悔:不吃了,犯罪了。汪涛们就在一边坏笑。
当然,也是这个金姐永远不诉苦,总是放狠话:在舞台上要永远靓丽,断腿你到台下去断。
学金星,跳自己
汪涛,和金星同样出身于部队文工团甚至于同一个老师。2000年,汪涛来到金星舞蹈团。之前,他已在某军区歌舞团跳了5年,厌倦了仅仅是宣传工具的舞蹈,但对离开部队之后还没有明确的规划。
汪涛的哥哥1997年跟金星学习,1999年成为金星的舞伴。哥哥感觉到汪涛的苦闷,邀请他来金星舞蹈团练练功。来团里之后,他对金星的“功夫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功夫可能很好但是舞蹈的感觉会差一点,有的会感觉好但是弹跳、软度不好,金姐就是特别全面。
更重要的是金星刷新了他对现代舞的认识,“发现这里跟练的都不一样,就留下了。”之前的汪涛练了10年的传统舞蹈,腻烦了在面部做表情的程式化表演。而金星的现代舞更多地强调用身体做表达。汪涛在这个新的领域里感觉“更有意思”。
金星本人动作线条特别长,动作技术性很强,一般人做不了。而且她乐感很好,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细腻到位,她会将每个动作都卡在点上。这些都对汪涛影响很大。但汪涛逐渐自信于自己更个性的动作和舞蹈语言。
因舞林争霸节目引发的关于面部表情和身体表情的讨论,汪涛觉得不值一驳:一个1000多个座位的剧场,当你用面部表情的时候情感力量信息的传递最多到10排,那10排以后的观众看什么?在金星舞团,舞者们早就认识到:情绪到了面部表情自然而然有了,更多的表演是在身体上,舞者的呼吸、质感、情感一切都在身体,这样才能把整个剧场撑满,最后一排观众才会感受到你的魅力你的存在。正是对这一认识的缺乏导致国内电视上舞蹈节目尽是面部特写,而进剧场的国内观众却习惯于买个望远镜,忽略了对现场音乐、舞蹈、氛围的整体把握。
汪涛用一句信息量很大的话结束了这个问题: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我们舞团连二三十都没有,就17个人。
奢侈的工作与真实的生命
在某种意义上,金星本人对身体、生命、自由以及舞蹈的认识已经放大为整个舞蹈团的文化。譬如“试团”,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考与试,一字之差,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姿态。
金星舞蹈团从来没有所谓的“考团”一说,慕名而来的可以“试团”,跟着团员们上午练习基本功、下午排节目。舞蹈的身体是藏不住的,跟上一个星期,舞蹈团和舞者就彼此透明了。试团舞者们常收到这样的建议:先把身体解决了,当你身体解决之后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寻找你的独特个性和舞蹈语言。
金星舞蹈团另一位首席演员孙主臻认为这样一份工作是很奢侈的:每天到这么美好的环境里来,很放松,每天只需要在很干净的环境里跳舞、听不同的音乐。休息的时候随便聊,不用担心说错话做错事……
自由,在这里不是一个名词,而是真实的艺术和生活。仰慕这种文化的人,除了舞者,还有散落在各行各业的金星粉丝。他们会在业余时间来团里参加培训班学习现代舞,感受最真实的自己。
而舞者们,如汪涛和孙主臻,在此感受到更多的是踏实和自信。虽然金姐上电视之前,他们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而现在,国内市场的升温已经让他们考虑定点定时安排剧场演出的问题。而汪涛们早已找到自己的路,懂得把精力放在做好眼前,编创新的作品在剧场里和大家交流。这条路,是金星和她的舞蹈团一直坚持的路。
汪涛说,金姐能坚持住,那我也能。最困难的时候,舞蹈团只剩下5个演员。2006年,金星为了办舞蹈节,还把自己房子卖了。汪涛们都记得当年发不出工资的困窘。有人说金星“毒舌”。团里的舞者们都骇笑了:不对的她当然要说。她说的都在点上。她的犀利有足够的行业积淀支撑。
她有能力承担真实的自己,自然有底气引领他人面对真实。在这个意义上,她的团不止17人,也不止于舞蹈界。
(资料整理 张明凯)
■链接
关于金星的“七嘴八舌”
1、“半梦”金星:
整本书自己没写一个字
金星的自传体小说《半梦》2005年出版,讲述自己如梦似幻、在现实和理想间挣扎的半生——但是,《半梦》作为一本自传,金星自己居然没有写过一个字。
金星很喜欢看书,健谈,叙事能力也很强,但是一坐到电脑前要她写东西,她就没辙了。因此,“我请了一个作家朋友来家里,每天下午1点到4点,整整3个小时,我只管说给他听,他负责第二天把内容输入电脑,这样整整说了有4个月。所以,这本自传其实完全是口述体的。”但金星却很喜欢这样的形式:“这本书,就是金星在说话,完全是金星的语气,原汁原味。我不是作家,不需要非常好的文字,只要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了。”
2、艺术金星:
海上探戈的现实与浪漫
金星2003的作品《海上探戈》是金星现代舞的里程碑。是金星最富有创新意识的现代舞代表作。整台的《海上探戈》中,你可以从《脚步》中感受到奔跑在人生边缘的灵魂的脚步声;可以从《舞02》中体会到人生情感细腻绵长的梦呓对话;可以从《红葡萄酒》的醉意中感受到孤独而浪漫的寂寞;可以从《四喜》的古香古色的肢体语言中体味女人特有的心理变化;可以从《海上探戈》中感受到情感命运的打击和抗争;可以从《半梦》里找到人生另一半感情依托;可以从《小岛》中领略到艺术快感的极致;可以从《红与黑》中得到生命节奏的美感;可以从《记忆的独白》里找到复活了黑天鹅的梦想;可以从《色彩的感觉》中获得青春活力的升华。
3、辣语金星
金星点评毛孩:我们应该谢谢你,因为你把上星期方老师的冤屈都喊出去了!
金星点评高曙光:高曙光在跳舞的时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很多社会现象。你把社会现实跳出来了……就像男人有了婚外情,紧张得乱了阵脚一样。责,太太也好,情人也好。
金星点评阿宝:你唱歌唱得好好的,跳什么舞啊?你这舞蹈“四不像”,秧歌不像秧歌,恰恰不像恰恰……
金星点评肖剑:“看了你的表演,我觉得舞蹈是世界上最宽容的艺术……”
金星点评巩新亮:“这个领域你不要碰,不碰就不会失败,拍电影需要跳舞就找替身”、“猪肉才是上赶着的买卖……”
金星点评叶童:“你这是酒后乱性的上海名媛……”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