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与胡舒立的“仕”与“商”
和众多明星依靠在娱乐圈的影响力创富不同,有这样一个群体,同样是公众人物,但他们聚合了大量的智力资源,并使其成为财富的另一种发动机。他们靠“贩卖智慧”、公共影响力创富,香港学者丁学良关于“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的言论,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它引发的实际上是公众对“智识分子”财富路径的关注。
王利芬与胡舒立就是她们的代表,她们的财富路径独辟蹊径,却也风生水起。
“关系”就是生产力
4月7日,王利芬的优米网上拍卖史玉柱时间的广告依然醒目:“拍卖史玉柱:时间:3月15日-6月15日。”
这是优米网现在人气最旺、最惹争议的栏目,在一天时间里,史玉柱的3小时时间的拍卖价已超过5万。
史玉柱、俞敏洪等一干知名企业家,是王利芬这么多年在央视积累下的商界人脉资源,当初王利芬跟史玉柱聊起,她想做一个中国版的巴菲特午餐,拍卖名人时间,既能给那些想与商业领袖交流的人提供一个通路,又可以将拍卖所得用于慈善事业。其实她很想向史玉柱提出拍卖要求,可是却羞于启齿,没想到史玉柱主动开口,“不然你就拍卖我吧。”
另外一个女名人胡舒立的网站财新网上,正在研究“20家中国企业为何行贿力拓”,胡舒立财新传媒总裁之外的另一重身份是中山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这是自去年胡舒立出走《财经》之后和采编精英团队的杰作。财新传媒先后推出了“一网两刊”——财新网、《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月刊,以会议、视频、丛书产品延伸的财经全媒体平台,并在手机、SNS等新媒体平台上展开探索,同时以内容策划和品牌合作等形式将触角伸向电视媒体,与第一财经深度合作电视评论节目《首席评论》,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媒体融合的进程。
和财新网的立体式战略相比,王利芬赋予视频网站优米网的使命是“服务国家与知识群体”。“有人说王老师你可不可以做这个,你可不可以做那个。一定要清醒、清醒再清醒,不要铺摊子。”王利芬一再提醒自己。柳传志给她的解决方案是,一定要一两个点把它做好,有自己的特色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再做其他的东西。否则,会在一片好意的热情里面被淹死。
通往财富的另一条道路
1994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拿到文学博士学位后,王利芬在央视工作15年。一路上创办的栏目无一不获得巨大成功。2010年3月27日,这位“CCTV第一位女博士”在辞职半年后创办网络电视平台优米网。
彼时,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选择研读发展经济学。这成为胡舒立此后一系列“转型”的重要履历。
在王利芬的概念里,知识群体是一切渴望知识、向往知识、已经有很多知识的人,在经历了初期无人喝彩的阵痛后,优米网除了保留拍卖名人时间这一栏目不变外,现在的优米网上,每天可以看到的视频内容包括专家讲创业经验、跳槽的时候注意的事项、职场女性如何挑选男朋友和拓展人际关系、剩女如何才能嫁出去等非常实用性的话题。
和文化名人王利芬辞职下海相比,胡舒立选择了更为激烈的方式:出走。
2009年底,在中国和媒体产业的重要转型时期,胡舒立与原《财经》采编经营团队一起组成财新传媒,胡舒立长达11年的媒体职业经理人生涯终结,而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征象的媒体企业家身份由此展开。
审视两人,个人经历积淀的资源成为了她们的核心优势:王利芬先后创办了《赢在中国》、《我们》栏目,在社会舆论中有良好的品牌效应;胡舒立的《财经》具有成熟的采编和精英团队,“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焦点。”
零点调查与前景策略董事长袁岳被认为是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袁岳认为,“我们所处的转型社会,新的财富积累方式使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福布斯》杂志分析,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创富者们,将更懂得利用国际合作伙伴的力量,并使用成熟市场上的财务工具,并且新一代中国知识富豪对商业有更广泛的兴趣,他们积累财富的过程更有个性,也比前辈更懂得享受财富的快乐。
作家阿城说过,中国现在最优秀的人都去搞商业了。看了王利芬和胡舒立们的经历,我们多少会认同这样的说法。相较那些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或惑于优势贻误时机,以致底牌泄尽,优势荡然的“商业幼稚”者,王利芬和胡舒立们开辟了通往财富的另外一条道路,而知识分子们,也在“仕”与“商”之间找到了比较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