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调查 >

我在被隔离的日子里

2009-11-27 10:18 《齐鲁周刊》/ 李丽丽 /

    都说“甲流凶猛”,然而不仅仅如此,凶猛的还有“被隔离”。在第二波甲流疫情冲击下,济南一些高校的学生们在日感严寒的气氛中被“圈”了起来。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省城高校,走进他们的隔离生活……

 


 

 

第一场雪引发的“越狱”


    现在已被解禁的小陈(驻济某高校大一学生化名)谈起前些天济南的大雪,依旧异常兴奋。就是那场大雪,成就了他的“越狱”和“禁闭”。


    隔离事件,始于2009年11月10日中午小陈一手“炮制”的“38.2℃”。


    谈起对于“酿造”隔离事件的感受,小陈称当天下午有概率统计考试,隔离的结果就是不用考试,而且五天不用上课。


    怀着这样的“鬼胎”,小陈在自己37.2℃的正常体温上,又用手指搓热了一度。随后,小陈如愿以偿,由校医院一楼被带到了二楼观察区(四楼就有确诊的同志)。


    因有稍许感冒症状,“38.2℃”体温的小陈,被安排到发热观察一区输液而一进观察区,小陈就彻底“悔青了肠子”。


    观察区属于大隔离圈需要进行二级防护,来来往往的护士身穿连体防护服、长筒靴,戴N95口罩、橡胶手套及护目镜。就连食堂送饭的“大妈”都是全副武装。


    “大妈”将三餐饭菜放到门口处走廊内,小楼每天定时消两次毒,以前储备的床也从仓库里拉出来,摆放在医院的过道上,已备床位紧张时使用。唯一可以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就是隔着门板听听小楼外昔日同学嬉笑打闹的声音;唯一可以看到风景的地方,就是那个只能盛下四五个人的阳台……


    熬到第三天因“温度得到控制”,小陈被转到校医院的发热观察二区。而此时,济南迎来号称五年来最大的降雪。


    面对这漫天飞舞的大雪,别说是来自南方的“病友”,就连正宗的北方孩子小陈,也感到异常的兴奋。于是几个病友“密谋”,展开了一场由二楼跃窗而下的“越狱”。


    茫茫的雪地上小陈几人雀跃着欢呼奔走,互打雪仗,张罗着堆一个巨大雪人……可不到一小时,雪人脑袋还未垒成,小陈几人便被当场截获,成了待罪之身,被永久禁止出舍,直到十天后才获大赦……

 

非常事件与“蝴蝶效应”


    相较小陈恶作剧式的快乐,不少高校隔离区的学生却远没那么轻松。


    2009年11月22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山东大学洪楼校区。校园里显得比较冷清,路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经过。


    西侧的物理学院刚被解除隔离,政管学院还在隔离期间,因为属于班级和宿舍整体隔离,宿舍楼外静悄悄的,只有几件晾晒的衣服在窗口外随风飘着。从物理学院走出的一位男生说,到了吃饭的时间,隔离区同学会以宿舍为单位集体出行到餐厅指定的楼层进餐,而且吃饭时间与别的同学是分开的,吃完后继续窝在宿舍里打发时间。


    讲到被隔离时期的感受,这位男生坦承自己曾有些恐慌:“那会儿我们整个物理学院基本都被隔离了,校医院里满满当当的,我刚进去的时候,只听校医院的女医生嘟囔了一句‘又一个物理学院的’。”


    而山东大学南外环校区信息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则告诉记者,“我被隔离的时候有一个哥们儿高烧三天都不退,最后被送到齐鲁医院,我担忧了很久,大家一致猜测别的病友三天之内退了烧就回去上课了,准是流感……就像蝴蝶效应,许多同学得知这次‘非常事件’后每天到校医院诊断、测体温,学校门口的一个齐鲁证券交易大厅里都弄上了50张床,很多人在那里打吊瓶。”


    “要是整个寝室或宿舍楼隔离的话,只能在吃饭的时候出宿舍楼,在餐厅指定的楼层单独用餐,统一戴上口罩集体出行,跟军训集合似的,看着也挺壮观的。”济南大学艺术学院大一服装系的石同学称。


    可隔离情形一直存在的情况下,却很难“如常”。石同学认为,在现在隔离情形依然存在,对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如何进行准确的医学鉴定?这样的问题悬而未决难免让人有不安的情绪发生。

 

“幸存者”们的记忆片段


    山东大学南外环校区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X班的学生,算是校园大隔离事件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2009年10月24日,因频频出现初诊38℃以上伴有咳嗽、咽痛等症状的学生,整个控制学院几近被全体隔离,唯独剩了这个班级。


    眼瞧着学院“全军覆没”,X班的同学也开始停课,给被隔离的班级搞后勤去了。打水、买饭之余,同时包揽着每天用消毒液给整栋宿舍楼消毒、给初诊区发送板蓝根的任务。对于甲流的预防,他们如此描述,“学校规定一个班只要有三个人的体温超过38℃整个班级就要被隔离,每增加一个体温超标的,整个班级的隔离期限就要往后拖五天,这是红杠杠。”


    为及时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高校的聚集性暴发,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9月24日发布了甲流感聚集性疫情处置意见,要求学校今后一旦出现个别或少数有症状患者时,应迅速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等措施,尽量避免大批学生隔离在校内、封闭在宿舍楼等被动局面。


    据记者了解,目前山东已有十余所高校前后采取过隔离措施。各大高校均根据专家意见,将校园划分为四个区域,对学生进行分类隔离和治疗。


    其中山东师范大学在阅报栏、食堂、宿舍、礼堂等重要位置张贴了“大学生防控‘甲流’宣传画”,并安排专人给学生讲解相关防控措施;山东交通学院出台《甲型H1N1防控应急预案》,该校保卫处要加强对出入校门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坚持学生每日体温晨检制度。


    另外,我省山大、山经、山财、山建大等高校纷纷出台相关应急预案防控“甲流”。


    不过虽然“隔离”凶猛,“幸存者”们却表示,“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学院办公室里统计被隔离者的人数,发觉还在隔离观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而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教育厅专家也告诉记者,“高校内确诊甲流并不多,大规模隔离只是为了避免聚集性暴发,更好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