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调查 >

食品安全:暗访背后的故事

2011-05-21 19:59 《齐鲁周刊》/ 杨百会 /

  许多新闻特别是调查性新闻背后的故事,其价值并不亚于新闻本身,有时甚至超越新闻本身。

  许多记者的采访“历险记”,很像电影中的惊险镜头。要做一个好的调查记者,你得有律师的冷静与缜密,侦探的敏锐与机智,军人的勇敢与顽强,运动员的体能与身手……近日,《齐鲁周刊》记者走进《生活帮》暗访组的神秘“帮办”,探索他们暗访背后的故事。

 


 
  锵锵“九人行”:  身价十万的“扒粪者”

  福尔马林泡干货、柴油喂海鲜、银粉抹刀鱼、猪肉、鸡肉里注水、硫磺熏姜、鸭油做炸货、染色黄花鱼、病死鸡做火腿、化学豆芽、死鸡炼油、糖炒栗子加石蜡、水果打蜡、粪水小龙虾、化学羊肉汤……

  《生活帮》栏目在最近两年的报道中几乎涉及到了食品行业的所有“问题”领域,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新闻背后,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该栏目组有一批神秘的帮办,你不会知道他们的姓名,你不会了解他们的身份,甚至在栏目内,他们也将成为“隐形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为了揭开内幕真相,他们需要跟踪周旋、乔装改扮,甚至隐身卧底。

  据了解,栏目组真正从事新闻一线采访共有九人,在内部,他们习惯以代号相称,从“001”到“009”。5月16日那个有些神秘的晚上,先后现身于《齐鲁周刊》记者面前的是“002”和“007”。

  “我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我们和单位签了保密协议的,另外不能透露我们的姓名等有关个人信息、暗访设备和哪怕一丁点的正面肖像信息。”“002”说起话来很符合他那套黑西装和黑墨镜的气质。

  从外貌上来看,“002”英俊潇洒,如果不是从事这份职业,他应该给人一种邻家大哥的形象,但是他硬是将微笑塞进了笔直的衬衫领口。

  “我的身价也有十万块钱啊”,难得会有如此洒脱地谈话,“002”透露出他和栏目组签的人身保险额度,“不签什么感觉也没有,签了倒是感觉事态重大。”

  “那一次去调查非法添加剂,被人认出来了,我也是刚干这个没经验,结果在拉扯中我的衣服都被撕碎了。”“002”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自己考究的外套,如此注重形象的他脸上露出几丝苦笑,“干这行就得适应这个,跟人冲突、被人认出是常有的事。”

  “我觉得我们就像是罗斯福口中的‘扒粪者’,他把那些专门揭丑的记者称之为‘扒粪者’。那些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他们盯着种种不公与腐败现象,凭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将丑恶的事实真相拖到公众视野一一曝光,”“002”甚至有些自豪,“我愿做这样一个‘扒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