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调查 >

你知道十溴二苯醚的危害吗?

2009-06-22 11:52 《齐鲁周刊》/ 汪思思 /

  十溴二苯醚,这一几乎无处不在,应用于生活多个方面的阻燃剂,正在威胁我们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欧美多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十溴二苯醚,在中国,它却幸运地成为了豁免者……

  你知道吗?电视机、电脑、冰箱、电线、沙发,这些我们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物体中都慢慢释放着致命的溴系阻燃剂!


  事实上,即使我们感到已经远离了这些物品,但其实也并不安全,因为“毒气”已经通过空气、土壤、水或食物链,在不知不觉中跑进了我们的脂肪组织、血液或哺乳母亲的奶水里。同时,国内外环保科学家们也已发出警告:多溴可能正在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带来的后果包括智力下降、免疫力变低、癌症、生育困难和畸形儿。
 

  以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已经逐步被科学家们所证实。2003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和麦碧娴研究员提出了针对多溴联苯醚的课题研究申请。随后,他们在一部分生物体中检测到十溴二苯醚,表明它可能被生物所吸收。2007年2月,课题组在北方猛禽体内发现十溴二苯醚,次年在圈养的熊猫体内发现。2009年1月,他们又在珠三角的水鸟体内“成功缉凶”,进一步证实十溴二苯醚会被陆地生物所吸收。


  随后,在北美银鹰体内,加拿大科学家也找到证据,证实十溴二苯醚确实会进入高等级生物体内。至于对人体本身的影响,另一课题组也已经完成对广州地区21对婴儿脐带和母亲静脉血样的采集,分析结果显示,母子体内均检出十溴二苯醚。


  2008年1月17日,挪威政府对外宣布其关于禁止使用十溴二苯醚的单方面禁令并于当年4月1日生效。考虑到十溴二苯醚的使用给环境和健康带来的影响,该禁令涵盖了除运输传送作用以外的所有应用领域。


  美国环保署也将十溴二苯醚列为潜在致癌物质。华盛顿州第一个禁止了它,2008年1月1日开始,不得生产、销售十溴二苯醚的产品。同时,威斯康星州和缅因州也开始禁止在床垫中使用它,从2011年起禁止在电视机中和计算机中使用。另外,佛蒙特州、纽约州、阿拉斯加等也正在立法禁止的过程中。


  目前,十溴二苯醚以便宜且好的阻燃效果,成为了我国产量最大、用量最多的阻燃剂品种。相对国外已经系统研究溴系阻燃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国内还没有相应完整的研究。十溴二苯醚的使用仍在法律限制的范围之外,并且所有的阻燃法规或标准,只强调要通过毒性试验和阻燃试验,而从未依据人体健康因素作出要求。


  如今,更加安全的无卤阻燃剂已经出现,但溴系阻燃剂仍然凭着其低廉得多的价格成为国内应用的主流。它的豁免权还将持续多久?


■延伸阅读

 

20世纪重大化学污染事件日本:疯猫跳海与“水俣病”


  从1953年到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一向温顺的猫变得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疯狂地跳入水中溺水而死,当时人们谓之“自杀猫”。更令人惊讶的是,人群中出现了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患者,进而发展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他们时而酣睡不醒,时而兴奋异常,身体弯曲成弓,高叫而死。各种猜测与流言不胫而走,恐怖笼罩着周围地区,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之一——“水俣病事件”。


  后经调查研究于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由水俣氮肥厂排出的含氯化甲基汞CH3HgCl的废水污染海域后所造成的后果。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2月5日至8日,又被浓雾笼罩。在这一段时间里,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伦敦的各家医院一下子住满了病人。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该事件与伦敦当时大量烧煤有关。煤烟尘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遇到逆温,靠近地面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大量聚集,大雾变成了刺激性很强的酸雾,伦敦公害事件发生以后,1962年12月3日至7日,烟雾再度发生,又有约11000人患病,其中136人魂归西天。


美国:杀人的电磁波


  1991年,在美国太平洋贝尔电话公司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该公司的办公大楼底层共有15名职员办公,其中有11人先后被查出患有癌症,如此高的发病率使剩下的4个人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奇怪的是,在仅有一板之隔的二楼,办公人员都个个生龙活虎。


  原来,是电磁辐射扮演了“杀手”角色。电脑、电冰箱、复印机、空调、微波炉、手机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强电磁波的环境中,就会出现头痛、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安等症状,在电磁波的刺激下,人体癌细胞的生长速率比未受电磁波的刺激的癌细胞快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