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毒品里的城市安全

2012-09-09 09:32 未知/ □士齐 /

  济南,曾经被誉为毒品净土的地方,也日渐并入毒品肆虐的版图。从最初毒品过境地,逐渐发展为过境、消费与制造并存的毒品受害地。

  济南史上最大毒品案:地下室种大麻

  一名济南的青年男子,伙同同居女友在住处地下室内种植大麻,然后从网上学到国外制毒技术,在家制造毒品,又通过网络销售毒品,短短数月时间串联起一个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4个地市的贩毒网络,制造了济南历史上最大制贩毒案。

  2010年4月,济南人陈某从互联网络上发现国内吸食大麻的人日渐增多,在山东种植、贩卖大麻的却很少,于是陈某开始自己种植、贩卖大麻。

  2007年初,陈某与某KTV坐台小姐李某结识,2009年10月,陈某与李某开始非法同居。2010年6月,陈某、李某先后在二环南路某村出租屋内和历下区某小区室内及地下室种植大麻,加工制造大麻烟并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出大量新型毒品“神仙水”(GHB)。

  2010年6月,济南公安局禁毒支队根据掌握的涉毒线索,迅速展开调查根据专案侦查工作的需要,济南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五区公安分局和刑警支队、禁毒支队等单位迅速成立34个抓捕工作组,110名民警先后奔赴北京、广东、云南等16个省市自治区、34个地市。8月15日,民警在济南历下区某小区内将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李某抓获。随后,各抓捕工作组在当地警方的支持配合下,迅速展开收网行动,初期即抓获涉案嫌疑人40余名,打掉制贩毒窝点2个。

  “6·09”特大制贩毒案不仅开创了济南市毒品本土化生产的先河,而且案情之复杂,范围之广泛,涉案人员之多,堪称济南涉毒违法犯罪历史之最。

  网络与快递中的济南毒品“现实”

  据了解,目前济南查处的毒品犯罪中一半以上是冰毒。而且济南市区冰毒交易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

  当网络越来越普及的时候,毒品贩子也开始盯上这个新型的沟通方式。各种论坛成为他们散布毒品信息的渠道;QQ等即时聊天工具成为毒品贩子们交流沟通的方式;淘宝网支付宝则成为他们进行毒品交易的平台。

  “不仅是毒品的售卖信息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连毒品的制作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济南禁毒支队队长苏维指出,近年来,随着民营快递业快速发展,通过快递邮寄违禁物品的案件日益增多。在快递物品时,有时甚至不需要真实姓名,只需一个电话号码,就可以将违禁物品运送出去。

  苏维表示,网络贩卖毒品采用互联网和现代快递进行,交易很容易完成且隐蔽性强,给发现和查处增加了难度;由于上下线之间多数只通过网络、电话联系,互不见面,有时破案也难以彻底铲除利益链条。

  据苏维介绍,目前四川至济南成为济南毒品流入的最大渠道,而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广东至济南是最大的毒品流入渠道。这主要是市场需求变化造成的,之前主要是对海洛因、摇头丸的需求,而现在更多的是冰毒。四川相对来说冰毒比较集中,成了最大的一个源头。

  犯罪分子为了将毒品运到指定交易地点,在运输方式上动足了脑筋。在大宗贩毒活动中,主要利用公路运输进行集散。“大巴车随时上下,而且相对来说检查比较松散,所以成为贩毒人员的首选。一般来说,贩毒人员不会长距离驾车贩毒,这样风险非常大。”苏维介绍称,现在犯罪分子藏毒的方式更加隐蔽,出现了利用烟盒、PVC管、化妆品瓶等藏毒的方式。

  有多少毒品过境济南?

  在济南民警破获的毒品案中,将济南作为中转站的案子不在少数。据介绍,在某案中,毒品贩卖双方都没有选择买卖双方所在的成都或青岛作为直接交易地点,而是将济南当做了毒品流通的中转站。因为如果直接在成都或青岛交易很可能暴露行踪,所以狡猾的毒贩便选择了济南,认为自己可以逃过警方的检查。

  不仅限于国内,随着近年东北亚毒品消费不断升温,济南还成为国际毒品走私的中转站。而且现在毒品犯罪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毒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从早期的海洛因,到现在的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等。第二,从走私的手法来看,现在的人体走私,到人货分离走私,第三就是毒品查缉高发地区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转移。

  从山东省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和判处罪犯人数上也可以看出某系趋势:近五年毒品犯罪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11年审理毒品犯罪案件1169件1963人,分别是2007年的3.95倍、3.96倍,犯罪类型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犯罪、容留他人吸毒罪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