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捧红了张悟本们?(2)
“英雄”、“青天”、“神医”崇拜已经进入民族的血液:是什么让我们甘愿受戮﹖
一千多年前,东汉的王充因为对神道迷信思想弥漫的社会氛围不满,写下了名著《论衡》,提倡经验实证主义,极力通过“疾虚妄”,而使社会“归实诚”。抚今思昔,我们能不能说,“疾虚妄”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呢?恐怕不能。
一个“大师”的成功永远都离不开盲从的大众。因为轻信“生吃泥鳅养生”,5月26日,仅四川就有100余人入院治疗;一些人因为整天生吃茄子而出现贫血;耽误治疗或病情加重的更是大有人在。
有专家考证,历史上并无扁鹊其人,他就是一只鸟,华佗的传说来源于印度神话。当然,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可信,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是一个致力于造神的民族。
千百年来,盲目崇拜“英雄”、“青天”、“神医”已经进入民族的血液,深刻影响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这块滋养张悟本们的土壤上,理性精神总是难以发育,常识一再受到蔑视,引发群体狂躁的也远非医学养生领域。
张悟本们的大行其道,充分说明常识一旦失去作用,被人们踩在脚下,虚妄的东西迅速生长就几乎是一种必然。而在盲从心理的驱使下,更多的人们又会为迷狂的情绪所裹挟,失去判断能力,对严重背离常识的东西趋之若鹜。
正是有了“神医”产生的的土壤,在张悟本之前有无数个“张悟本”,胡万林、“刘太医”、“红薯王子”林光常……数不胜数;也正是因为对消除这样的土壤还无法乐观,我们对张悟本之后还会不会冒出又一个“张悟本”,也不敢遽下断言,尽管胡万林、“刘太医”等人锒铛入狱的殷鉴并不遥远。
一个让人啼笑皆非而又不得不深长思之的事实是,当年“刘太医”因非法行医、制售假药被审判之后,一些“太医粉丝”,包括一部分已经深受其害者,仍然执著地站出来为“太医”辩护,这一规模宏大的群体甚至阻碍了有关部门的执法行为。
张悟本推崇绿豆养生,从而满城尽喝绿豆汤。甚至有一位粉丝要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58层,拍下价值1000万元的一套公寓,请其进驻,每年只为30个世界顶级富豪号脉,收费标准初步定为10万美元。
张悟本所属的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小雨所称,就算张悟本倒下去,市场也有刚性需求,他们会坚持做下去。这也意味着,倒下林光常,还有张悟本,倒下张悟本,还有张小本、张大本……
医院的亲爹是谁?我们只能自学“不生病的智慧”
没错,民众对养生的崇拜有些盲目,但是张悟本既然可以开设“悟本堂”,我们总以为他是合法经营的,他既然可以出书上电视,我们总以为他是有一套的,有那么多部门管着,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有专家指出:中国养生的根源既在于数千年的中医历史,也在于由这样的历史所总结和归纳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现代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养生保健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传统的“药补不如食补”理论也随之受到更多人推崇。
另一方面,当就诊号和专家号可以被黄牛倒卖,当出厂价15元的芦笋片可以卖到230元,当小康之家可能因病一夜致贫,当地沟油、三聚氰胺的魔影挥之不去,我们只能被迫去自学“不生病的智慧”,只能迷信“求医不如求己”。
如今,“看病贵,看病难”使得不在少数的人“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医疗体制的缺漏导致民众只好向防病、抗病方面下工夫,这直接催生了养生概念的红火。而医疗体制不健全的社会后果是,其降低了公共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们的社会信誉,并进而动摇了公众对医疗机构和医学常识的信赖”。
穷人并不是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而是缺少维护生命的金钱,所以他们得了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只能靠身体硬抗。若是得了癌症,吃不起药,也化疗不起,只能放弃治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大师,告诉全国民众:白萝卜、绿豆和长茄子能治癌症、糖尿病和心肺肾病。要知道:电台、电视台和出版社可都是有公信力的国家宣传部门呀!这还能瞎说吗?这还能有错吗?
以上3种救命“良药”,穷人都能买得起,而在质疑声中几乎消失的“神医”张悟本最近的说辞是:“因为大家都反映绿豆偏贵,现在趁这点功夫赶紧从书上查,从老师那,也在跟好多专家来沟通,怎么来找一个更便宜的东西来替代它,正在努力去做。”
至少,张悟本们是深谛老百姓心理的。许多患者求医无门,所以选择相信神医;卫生、工商、税务和物价部门,在涉及群众健康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被神医们一次又一次地钻了监管的空子。
目前我国对行医、医疗等行为监管很严;但是,对于食疗、养生这类与医疗擦边的行为,尚无明确规定。食疗又不同于行医,开的方子都是能吃的东西,哪怕吃错了东西,也不至于出人命。而专门的“营养科”在许多医院也并没有开设,或者了解的消费者也并不多。这些都让所谓的“养生专家”有了可乘之机。
“有公众的热衷,有媒体的热捧,凟有司法机关的纵容和保护——有这样的土壤,神州大地必然“神医”辈出,今天倒下一个,明天站起十个。”方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