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博鳌是个大“秀场”

2010-04-16 21:16 《齐鲁周刊》/ 本刊编辑部 /

  10年前,一个在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坐标的小渔村,开始成为聚焦亚洲乃至全球目光的大舞台,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名扬天下。随着每年论坛年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来自全球的政商及学界名流纷纷与会。


  远离政治中心的热带风情,严肃、沉闷的传统在这里荡然无存。全球瞩目的政商人物高谈阔论,娱乐明星串连走穴;这里是全球精英的展示平台,是时尚与现代的汇集地。其实很多时候,讨论了什么、解决了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恰恰是讨论本身。

 


 


  我们越来越需要这样的“秀场”,它是开放、包容、民主、时尚的代名词。它让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融为一体的同时,也以另一种愉快的方式实现了和而不同。

 

  蓝天、大海、飞鸟、太阳,配上五种颜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充满幻想的“鳌”形图案,这是专属海南的“博鳌符号”。这里融合了自然美景和梦幻般的田园气息,赢得了“天堂小镇”的称号。


  博鳌亚洲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成立的。1998年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和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提出建立“亚洲论坛”的构想。


  26个发起成员的代表于2001年2月27日聚会博鳌宣告成立博鳌亚洲论坛并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宣言》。


  2002年4月12日至13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首届年会博鳌被确定为永久性会址。一时间这里群贤毕至举世瞩目。这个曾经静谧的南海小镇从此就再也没有冷清过。


  实际上,这个“鳌头”的带动效应早就开始了。除了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对全国形成观念和舆论传导效应之外,博鳌论坛还分别在各地召开了有关旅游、非典、区域贸易等专题研讨会。借助博鳌论坛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会议的承办地已开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博鳌论坛的助推作用。


  更重要的是,博鳌论坛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化和扩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软件支持”作用。例如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期间,作为国礼的“易之华夏”的“华夏瓶”,吸引了各国嘉宾的眼球。尼泊尔王国公主当下表示,会后要将这一中华国宝收藏皇宫。


  博鳌成为“中国版达沃斯”,或者说“政商版奥斯卡”。今年,年会规模远超往届。来自全球17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知名学者与商界领袖的加盟,使2010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比往届更具“明星风范”。除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等多国领导人外,40位中外部长专程出席年会,而我国负责经济决策的主要部委均到会。一大批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也出现在年会现场。


  博鳌同样成为时尚与话题的策源地。黄健翔、潘石屹、袁立和郑渊洁凑在一起讨论号称十分严肃、正儿八经的“经济危机和精神成长”问题。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也跑去舞刀弄枪。演出中,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被赵本山逗得捧腹大笑;演出结束后,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走上舞台,兴奋得跳了起来。


  一位记者写下采访手记:“我坐在一辆台湾代表团的车上,大家第一个话题是王永庆家的八卦,第二个话题是相约去打高尔夫,生意、论坛只字不谈。代表们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国际旅游岛!”在博鳌青年论坛的会场,一溜坐着霍启刚、腾讯老总、阿里巴巴老总。乌云般的媒体面前,对面这些圆桌上的人能平心交流吗?


  或许这才是博鳌,严肃的政治、经济话题之外,讨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讨论本身。


  与会者的热度,折射出中国影响力的新高度。这种日渐上升的影响力在去年召开的G20峰会、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已经锋芒初露。而作为由中国牵头发起的最高规格的论坛,博鳌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发表声音、设定议题的绝佳场合。


  “我想不出还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不再吝啬对中国的恭维,“假以时日,博鳌将可与达沃斯匹敌。”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政治、工商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平台,享有“亚洲麦克风”之称。


  正如“亚元”每次都成为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报道的传媒关注的热点一样,从博鳌论坛的实践和传出的声音来看,“亚洲打喷嚏世界就感冒”的说法似乎不再是“口出狂言的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