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姚之队”
飞人姚明,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初出茅庐,到CBA,再到NBA,直到如今回上海做了上海男篮的老板,“姚明”两个字越来越具符号价值与意义。姚明能有今天,他幕后的团队——“姚之队”居功至伟。
章明基给姚明带来了“鞋”
章明基是姚明的远房亲戚,也是“姚之队”的“队长”。
1996年,章明基从美国给姚明带来一双鞋。鞋是章明基托朋友从耐克的圣路易斯仓库找到的,白色,92美元,2米10的姚明骑着单车去取鞋,这也是他第一次见这位远房姐夫。
“见到你之前,我认为你有30%的机会去美国打球,”章明基说,“现在我看到你,觉得你有50%的机会。”
两年后,姚明真的去了美国打球。他参加了耐克青少年篮球夏令营,不到两个月时间,打了近30场比赛,一位新华社记者后来写道:姚明在1998年的夏天“让美国人目瞪口呆”。
两年后,“姚之队”成立,团队共有6人:比尔·达菲、比尔·桑德斯、约翰·海金格、章明基、陆浩和王晓鹏。
总裁比尔·达菲是姚明在美国的经纪人,并代理多位NBA巨星。
在达菲的帮助之下,2002年5月1日,姚明抵达美国开始试训,“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飞人乔丹的城市。”姚明的朋友、篮球记者杨毅当时对他说。姚明试训一鸣惊人。
按章明基的说法,这次试训的轰动效应,让中国的球迷已经把姚明进军NBA“当成一个国家的目标”。
之后休斯敦火箭队代表团来到中国,与上海东方俱乐部及中国篮协就姚明赴美打球的有关事宜进行商谈。在姚之队努力下,有关部门大开绿灯,姚明成功登陆NBA。
自此,姚明穿上了另一双“鞋”。
500页的机密报告
登陆NBA之初,“姚明”一词被姚之队定位为:一个球技精湛、朝气蓬勃、并且有社会责任心的中国新青年。
2002年秋天,姚明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个“外籍状元”后,“姚之队”支付了6万美元委托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专门机构为他做市场调研。后来就有了被称之为“锦囊妙计”的500页机密报告书,调研的参与者都签订了保密协议,甚至火箭队的市场总监也只能在姚之队成员的陪同下阅读。
2003年非典期间,姚明和“姚之队”便利用自身影响力,策划了“超级明星超级爱心抗击非典直播节目”,之后不断的公益行动使姚明形象大大加分。
更重要的是,“姚之队”很好地处理了姚明与NBA、姚明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当年王治郅为了在NBA打比赛而两次拒绝回国训练给他此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打击,而姚明这方面却处理得不错,这得益于“姚之队”与中国相关部门的公关与斡旋。
姚之队是怎么买下上海男篮的?
2009年4月的某一天,一个越洋电话从休斯敦打到了上海男篮俱乐部某位内部人士手机上,打电话的是姚明父亲姚志源,他告诉俱乐部的老同志,过一阵会有人去了解上海男篮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联系,“姚之队”于6月12日飞到上海,专程面谈。
事实上,姚明接手上海男篮自2009年5月就进入实质性阶段。由于上海男篮是三方控股,此次姚明接手并没同上海文广集团,也没同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人谈,而是走了上海更高层领导。那时,用“姚之队”高层的话说:“这件事基本定下来了。”
当然,上海男篮的所有者——上海文广集团、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面对的买家并不止姚明一家。当时,另外几家的报价,都不在姚明之下。福建浔兴、一兆韦德甚至美国的财团都在买家的大名单上。最先和上海男篮有实质性接触的是一兆韦德,但是这家企业的兴趣不是上海男篮的股份,而是想通过赞助或冠名上海男篮,进而让姚明担任其形象代言人。一兆韦德的想法显然很难实现,因为聘请姚明做形象代言人的代价显然比冠名或赞助上海男篮要大得多,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由于这些买家多为纯外企,且在上海经营一般,最有竞争力的一家资金有美国背景,基于各种考虑,姚明成为上海男篮最合适的收购者。最为东方男篮看好的是:姚明和姚之队拥有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在运营球队、商业推广还是寻找球员、教练上,都能迅速帮助上海男篮。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