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是怎样办案的?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号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大院。
这座大院在地图上没有标注,没有门牌,查号台也没有这里的电话登记。整个大院被4米多高、1米多厚的灰色砖墙包围着。虽没有军事禁区的标志,却由军队负责保卫。这座神秘的大院,便是负责查办党政高级官员腐败案件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即“中纪委”。
2009年以来,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原纪委书记王华元、深圳原市委副书记兼市长许宗衡等一大批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此时,中纪委格外受人关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又是如何成为中国反贪利器的?

谁负责“查处副省级以上干部”?
中纪委大院里坐落着两栋十多层高的灰黑色建筑,内设中纪委办公厅、宣传教育、巡视办等20多个职能部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负责高官贪腐案件查处的八大纪检监察室。
八大纪检监察室的分工有着特定的安排。
从第一室到第四室主要负责中央各部委副部级以上党员干部案件的查处,由监察部4位副部长分管。其中,一室与掌管国家经济命脉的部委对接,负责监察、查办涉及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安监总局、统计局、烟草专卖局、粮食局、国家电网等大型特大型公司的纪检案件。现今负责指导一室案件检查的是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郝并非中共党员,亦非中纪委常委,而是民建中央常委。“从中纪委常务委员会之外任命一名监察部副部长,这是惯例。”一位中纪委官员说。
中纪委二室,主要负责联系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3家金融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2008年,中纪委二室组建专案组对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实行“双规”,从而揭开余波至今未息的金融界大案。中纪委三室,主要负责联系驻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社科院等单位的17家纪检监察机构。
中纪委四室负责指导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铁道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单位纪检工作。轰动一时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案、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案即是由中纪委四室专案组查处的。中纪委人士透露,日常工作中,监察部部长、副部长分工负责联系中央、国家机关的纪检监察室、行政执法监察室、党风廉政室和外事局,其他均由中纪委常委会其他常委负责。其中,涉及地方副省级以上党员干部的较难案件则是由相应的中纪委副书记直接分管。中纪委自第五室开始到第八室,主要工作便是负责查处地方副省级以上党员干部。
中纪委五室负责联系西南、西北地区的1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纪检工作;中纪委六室即华北东北室,分管该室的中纪委副书记还分管中纪委信访室的工作;中纪委七室也即华东室,纪检监察工作管辖范围包括华东六省一市,分管该室的中纪委副书记还负责牵头治理全国小金库和其他政务公开工作;中纪委八室则负责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中南六省区反腐工作,近日来,轰动海内外的广东陈绍基案、许宗衡案,即由该室查办。
什么情况下可简略程序,直接立案?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纪委八大室的办案线索渠道,多数来自于收集群众举报的中纪委信访室、中共领导的批示或同级党政、立法、司法机关的移送案件。曾经轰动一时的李真贪腐案在查办之前,相关举报信便是分别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批转到中纪委办公厅后展开调查的。
中纪委所办理的案件中,来自省级纪委上报的信息并不多。省级纪委的职责是监督同级党委,但在查处省部级高官的案件中,省级纪委更多负责的是向中纪委成立的专案组输送办案人员。有时案发所在地纪委还会成为回避对象。在查办陈良宇一案时,专案组成员则是从吉林、江苏等地纪委抽调人员组成。
为加强中央和省部级之间的纪检衔接,解决“中管干部”的监管盲点,历史上的巡视经验亦被改造再利用起来。2003年,中纪委、中组部联合成立巡视机构,组建了6个中央巡视组,后逐渐扩大为11个。其领导机构为设在中纪委下的副部级巡视工作办公室。中央巡视组前往某一个省之后,一般停留2—3个月,其间会与当地100名—200名干部谈话。“巡视组职责是发现问题,但不办案,只负责向中纪委、中组部报告,两部委再将报告转呈中央。”一纪委人士介绍。
当相关线索和材料汇集中纪委后,需经中纪委常委,甚至中共中央集体讨论,作出是否初核的决定。200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陈良宇有关问题进行初核的决定,便是依照此程序进行的。案件经决定进行初核后,即可对核查对象采取“双规”措施。
依中纪委规定,初核的时限为3个月,初核结束,承办机关须提交初核报告,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必须是可给予党纪处分以上的,则会经中纪委分管领导批准后,由承办室办理立案审批手续,进入立案程序。
但上述只是中纪委对贪腐案件的普通程序,在“情况紧急时,也可略去前面环节,直接立案,组建专案组进行调查。有的地方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会先调查,后立案”,上述中纪委人士说,“一般省部一级部门、单位涉及集体腐败的,要在一年内初步有调查报告及分类定论处理。”2007年9月,为加强中纪委内部的制约和监督,中纪委成立案件监督管理室,对办案前中后流程进行质量监督,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干部。
查处一个部级高官需要多少办案人员?
查处一个省部级官员的整个流程,参与办案人员少则四五十人,如安徽原副省长何闽旭案,最多时达千名左右,如湛江走私大案。此外,很多案件看似查处的级别只是副厅级,是由省纪委出面审查,但往往这些案件还是需要中纪委出面参与,“原因是案子牵涉面广,涉案人员中有时会有副省级以上的官员。”一位纪委人士称。
这就使得中纪委经常感到人手紧缺。从全国来看,中央对纪检人员的配备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吝啬。中纪委委员现有127名,中纪委监察部编制为800余人,省级纪委委员名额一般为45人。据北京党建网站登载的2007年数据显示,全国专职纪检干部共有33万人。
但纪委每年要查处的案件数量亦惊人。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正道直行》一书中称,全国每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约为十五六万件。而一个最新数字则由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在2008年12月公布:“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有15.1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4960人。”
中共十六大后,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任务在原来查办案件、纠正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建设三大格局基础上,不断增加政务公开、几个中心建设和诸多专项整治等新任务。正因为这些,原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对外界将纪委仅理解为只是办案、查人感到不满:“纪检监察是一门科学,它之所以不同于公检法,还在于它承担着探索创新体制制度的源头职能。”
人物:贺国强
身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2007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贺国强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开始执掌中国最高反腐机构。
这之前,1943年生于湖南湘乡的贺国强,从山东鲁南化肥厂合成车间技术员做起,历任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厅厅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福建省省长,重庆市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务。辗转大半个中国的贺国强从封疆大吏到执掌反腐利剑,其风格低调、务实。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重庆升格为直辖市之初,市面一片萧条,时为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埋头苦干,没有抱怨,受到了高层的好评。身处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两大举世瞩目的焦点,作为重庆掌舵人,贺国强担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保证三峡移民顺利完成的任务。
出任中组部部长后,贺国强在反腐问题上动作不小,率先在全国推出12380反腐热线,鼓励全民反腐。同时提出要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防止官员“带病提拔”,切实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断提高官员的工作水准。贺国强曾多次指出,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官员选拔任用工作的规定,要认真组织民主推荐,严格执行推荐程序。这一点,从其出任中纪委书记后一批高管相继落马中可窥一二。
据早期接近贺国强的人士讲,出生在湖南农村的贺国强求学和成长受其母亲影响很深,贺国强的名字就是其母所改。“他非常孝顺,在乡间自幼就被人称做孝子。”当地老乡传言,“他虽然做大官,却没有利用权力帮亲属牟利,甚至禁止亲友到他任职的地方经商做生意。他在山东、福建、重庆直到京城为官,都一直未将母亲带在身边。”2001年2月,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专程回老家看望母亲。村民说,他当时紧紧拥抱母亲很久很久。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