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鲁商/天下山东人 >

专访著名军事专家李杰:中国海上大阅兵(2)

2009-06-22 16:39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李杰:历年来天安门阅兵都以陆军和空军为主,海军展示的只是水兵方队,舰队主体不可能露面。只有移师到海上展示,才能凸显四大军种(陆、海、空、二炮)联合作战的大格局。海上阅兵操作起来非常复杂,相对于陆上阅兵来说,海上阅兵还受海洋气流的变化影响,同时它还需要特定的通讯设施。


  《齐鲁周刊》:新中国第一次进行海上阅兵选择青岛,这一次又选择青岛,除了自身港口的良好特点外,为什么青岛会如此受青睐?


  李杰:青岛历来是著名军港,地理位置南北适中,海域开阔,有利于各种舰艇集中在海上,离相对大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比较近,并且离敏感地区(诸如南海等)比较远。

 

“增加透明度,给潜在对手一定威慑”


  2008年10月,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和建军60周年,韩国海军举办了有12个国家海军参加的“国际观舰式”。


  《齐鲁周刊》:您也知道,进入2009年,中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刚刚发生的南海争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次海上阅兵,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李杰:这次阅兵的规模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大,我海军力量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现如今,海上安全形势越发严峻,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通道畅通越来越重要。这次阅兵,通过和各国尤其是周围邻国、大国进行合作、协商,本着和平友好的原则,能够展示我们的海上力量,增加透明度,给潜在对手一定威慑。


  《齐鲁周刊》:说到透明度,西方一直以此批评中国。


  李杰:中国现在已经在努力增加透明度了。其实美国也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比如说在人权以及一些特殊军事领域费用的支出,很多他们也没计算在内。

 

“九龙闹海”的混乱尴尬


  3月20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航母一直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最近有外界猜测,“中国借海上阅兵之机宣布开建航母的可能性增大”。


  《齐鲁周刊》:您对这种说法持怎样的态度呢?本次阅兵和航母的关系如何?


  李杰:不好说,航母和这次阅兵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南海与之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阅兵在最近的南海争端之前就已经定下来了。


  《齐鲁周刊》:提到阅兵,总让人想起中国海洋权益目前的现状,我国海洋的管理现状如何?


  李杰:目前我国的涉海部门较多,各自进行管理和执法活动,被戏称为“九龙闹海”。这种“群龙无首”的状况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力量分散、互不协调的局面依然存在,给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行动带来极大的不利。


  《齐鲁周刊》:这次阅兵,中国邀请了30多个国家参加,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军舰已经启程赶往青岛。在接下来的国际合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李杰:中国过去几次海上阅兵基本上是本国独立进行,2005年开始举行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这次邀请了30多个国家,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最终具体多少,眼下还不能确定,要等到阅兵的时候才能看到。我们将来要和周边各国、大国尽可能合作。还应该提高官兵法律意识,熟练运用相关国际法,以更好地维护好自己的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