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军事专家李杰:中国海上大阅兵
2009-06-22 16:39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最近,有关中国海军的新闻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王福山在两会期间就已经透露,届时海军将举行大型的海上阅兵式及示范表演,“已经向国际社会发出邀请函”。
3月23日晚,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东老乡李杰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李杰,山东莱州人,海军大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法学会会员。研究海军战略和装备30多年,曾出版过关于海军战略、武器装备、海洋军事等军事研究专著40余部,如《航母之路》、《大海扬帆》、《海洋空间利用》等;参与编写《海洋三字经》和《我爱蓝色国土》等。
21世纪全球最大造舰计划
美国海军专家奥若克给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十年快速发展期(1995年-2005年)下了这样一个定义:21世纪全球最大造舰计划。
3月4日,法新社、“美国之音”都援引美国科学家联盟的报告称,中国攻击型潜艇在去年的巡弋次数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倍,达到12次,而2005年没有一次。“美国之音”评论称:“这虽然远低于美国,但已超过俄罗斯。
《齐鲁周刊》:与中国已经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相比,建国60年来,中国海军展示的机会寥寥几次。和前几次相比,这次海上阅兵备受关注,通过这次阅兵,中国将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
李杰:海上阅兵是在海上对海军舰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这次阅兵通过采取舰艇分列式,可能会展示一些自行研制的舰艇,例如“中华神盾”驱逐舰等。
《齐鲁周刊》:前几次海上阅兵情况如何?
李杰:新中国此前共举办过三次海上阅兵仪式。第一次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受毛泽东主席委托,在青岛海上检阅了北海舰队前身青岛基地舰艇及官兵。后来,中国于1995年和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之后进行了海上阅兵式,但规模不算大。
《齐鲁周刊》:相对于陆上阅兵,海上阅兵有什么特别之处?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