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菜的世博会路线图
三天不见鲁Q,吃菜都犯愁
“北寿光,南苍山”。
1983年秋天,埠子村的退伍军人李国从辽宁引进了温室大棚栽培技术,用190元的退伍金买来了塑料薄膜,建起了苍山第一座塑料大棚,试种了23亩黄瓜。两年后,寿光人前来学习,大棚种植才开始在寿光遍地开花。
被菜农称为“老青菜贩子”的赵启东颇有传奇色彩,在苍山,他第一个跑蔬菜运输,并跑出了名堂,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全省“菜篮子工程”蔬菜运销大户。据说,在江南一些城市的菜市场,赵启东的蔬菜运输团一天不来,市场上的蔬菜价格就会涨两毛,立竿见影。
1993年前后,大批苍山蔬菜运输团进军上海,苍山蔬菜的上海市场逐渐被打开。535公里的蔬菜运输路像一根大动脉,连接起苍山和上海,苍山蔬菜经过6小时的路程就被运到上海,端上上海人的饭桌。
就此,上海流行着“三天不见鲁Q,吃菜都犯愁”的说法。
苍山人的世博会
根据苍山县推行的以新苍山优质蔬菜进上海、进超市、进世博会为主要内容的“三进”工程,蔬菜基地要推广3万亩,世博会只是让苍山蔬菜打响品牌、走上更大舞台的契机,“关键是在之后”。
苍山的蔬菜已经开始被运往世博会,4月21日的供应量达到了40吨,到世博会正式开始,日供应量会超过百吨。
“上海世博会”,苍山的田间地头随处可以看到这几个字,只不过它后面还多了几个字:“专供蔬菜基地”。苍山之于上海世博,蔬菜先行。
初中读了不到一半就辍学的田理想对上海世博会缺乏基本的了解。他切身经历的是,由于世博,家里有了3个新大棚可种。他还与县供销社签订了协议,大棚里种出的菜要供应给世博会,而这些菜一定要无公害。“不能让世博会上的外国人吃了后拉肚子,倘若被发现在种植过程中违规用了农药,那是要受到处罚的。”田理想说。
田理想还清楚地记得,去年7月份,闲在家的他偶然从电视上获悉,县里为了给上海世博会供应蔬菜,专门划定了大棚种植基地,以招标的方式出让给菜农。嫌家里只有4个旧式蔬菜弓棚,又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供盖新棚,田理想二话不说,一出手就签下了6个大棚。
正是有田理想这样的菜农,蔬菜专供基地迅速落实了近2000亩的示范园,偌大一片荒地,推土机工作了好几天才将其整平,而签约的菜农们很快在这里扎下根来。
按照统一的规划,政府将基地划分成若干块大棚区,给每个大棚都免费盖好统一的平房,大棚则留给菜农自己投资搭建。
整个7月份,苍山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建大棚,田理想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把大棚再转给别人两个,剩下的4个赶着工期勉强搭好仨,并抢着时间种上了黄瓜。
有一些“红线”不能碰
田理想的黄瓜是给世博会种的,在租大棚签协议时就有一些“红线”不能碰。
按照世博会的要求,所有专供蔬菜都要达到绿色A级的标准。
“这个标准比通行的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要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名誉所长何启伟在向记者解读世博菜标准时说,“世界通行的蔬菜标准是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国家对无公害食品的产品安全标准、环境安全标准、生产资料安全使用标准均设定了强制性的行业标准,A级绿色蔬菜对环境质量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要求要稍严于无公害蔬菜,不过离有机蔬菜的标准还有差距。AA级绿色蔬菜才等同于有机蔬菜,而有机蔬菜则是完全不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和牲畜饲料等各种添加剂种植出来的蔬菜,它的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要得到有机认证。”
专供世博的蔬菜不能用重毒农药和化学肥料,只可以施有机肥和生物性农药。不过,田理想说:“大棚种植头一年,土壤里的病虫害很少,根本犯不着施用农药。”
但只施有机肥无疑会降低产量。为了弥补菜农的损失,政府在协议中补充承诺,要给专供世博蔬菜至少高于市场价10%的收购价。田理想算了算,如此一来,如果不出意外,投入的20多万元两年后就可以收回成本。
苍山县供销社主任徐之本最近一直很忙。他说,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是世博会指定蔬菜供应商,苍山蔬菜的产业化种植和高品质被上海江桥市场看中,随后由县供销社牵头,耗费人力物力辟出了3万亩的蔬菜专供基地。
“一定要维护好苍山蔬菜的形象。”坐在专供基地旁的“三进”办公室里,徐之本信誓旦旦。一改沿用了几十年的蔬菜检测设备,县政府投入18万元配了新的检测设备。新设备与世博会所使用的完全一样,可抽检农药残留等96项指标,每天苍山蔬菜都要在通过它的检测后,挂上产地证和食品安全检测合格证运往上海,到达上海后,还要再经过上海江桥市场的检测,而世博园还要做最后把关。
对徐之本他们来说,世博会也许仅仅是个开始。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