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生意圈?
微信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在中国大约已有1000万人在从事微商,微店规模超过1000万,年交易额已达到650亿元。这一以微信作为平台来进行商品购物的平台,正以惊人的速度颠覆着人们的想象力。
人人都是微商代言人?
不知在何时,当我们翻开微信的朋友圈,不知不觉总会出现自己身边的朋友在用商品“刷屏”,与淘宝不同,微信背后电商的生态基础是人流和资讯流,在此基础上实现商品流,因此现在大众使用率较高的微信作为交易平台成为了身边不少人的选择。
苏荷是在济南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每天她都会抽出一定时间来维持微信的订货、发货。
起初有一名在澳大利亚的朋友问苏荷愿不愿意做代购,由于单位工资不高,平时工作也很轻松,所以她决定试试。
苏荷的第一批客户来自与她一帮年纪相仿的“姐妹淘”,平时她们经常在朋友圈中互动聊天,在决定做代购之后,苏荷便开始从“姐妹淘”入手。
“因为平时关系不错,所以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有几个朋友生了孩子后,奶粉都是从我这儿拿的。”苏荷告诉记者。
后来,苏荷开始转战面膜,由于朋友在北京经营面膜批发,这又给了她一个稳定可靠的进货渠道,记者在苏荷朋友圈中看到朋友自敷面膜为苏荷“打广告”。现在苏荷凭借微商一个月能够稳定在一千多块的固定收入。现在,苏荷除了为想做微商的朋友提供一些进货渠道外,也会选择从朋友那里买东西。
但在很多人眼里,原本晒生活的朋友圈,如今已然成为热闹的“货物批发市场”。
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李慧,朋友圈有300多人,她说经常晒广告的十几人,八个为做代购的亲密好友,主营奶粉、化妆品、衣服、保健品;还有五个为营销账号,有服装店老板、海外名品代购、宜家家居代购等。
“这里是朋友圈,不是大市场。”李慧对记者叹息,“这个世界,如今已经被‘生意’彻底打败了!”
据了解,微信圈内营销大致分为三种,一类是商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有店,微信只是一个宣传的辅助,通过链接把消费者引流到电商平台,具体交易还是要在正规电商平台完成;第二类便是草根开店群,无门槛,直接在朋友圈内晒照展示商品,基于朋友圈的熟人或熟人引荐销货,但无第三方维权协约,弄不好就撕关系;第三类是微营销账号,通过微信朋友圈展示商品达成营销,只是客户与卖家均无第三方担保,一旦出现纠纷只能自行解决。
生活方式展示场:“微信小店”取代“微店”?
2014年5月29日,腾讯宣布正式上线“微信小店”。
“无论你多么反感在朋友圈里做生意,对于商家来说其中的好处可谓多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朋友圈里做生意不用像淘宝店那样花钱做网店设计,手机拍照可随时随地发布商品信息,而且这样的营销也省去一大笔宣传费。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朋友圈内做生意目前最大漏洞是没有像支付宝那样独立的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
“微信生意模式为先付款再发货,款直接打入卖家银行卡号,买家没有保障,而且纠纷发生时退货退款完全没担保,给交易双方造成了很大困扰。”济南的陈菡告诉记者,为避免太多麻烦,她在微信圈接入自己的“微店”,搭乘支付宝暂时解决付款纠纷。
据了解,今年1月份,由“口袋购物”推出的微店APP低调接入微信。“微店”为第三方平台,其将出入口搭建在“微信”上。卖家在微店展示商品,然后一键分享至朋友圈或推送至特定微信好友处,还可分享至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买家无需下载该“微店”的APP,只需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微店”页面。当然,你也可以在下方找到“我也要开微店”的按钮,按下便跳转至“微店”开设页面,轻松开起自己的“微店”。因此,这种病毒式开户与传播,让“微店”联姻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成为坐收渔利的第三方。
陈菡告诉记者,她的“微店”即便是搭乘了支付宝,也只是暂时性解决了直接打款的风险,却并无资金保管功能,而是直接将资金流入到了卖家账户上。“这样,在支付风控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如此的“微店”营销,让腾讯看到了在交易与支付平台上的不完善。今年5月,“微信小店”正式上线,抄了“微店”营销的后路。因此,有专家告诉记者,未来微信可能不允许第三方平台介入“微信开店”。但新上线的“微信小店”,从开店、购买到支付在微信平台上完全闭合,让用户暂别后顾之忧,而且微信还推出了安全锁,用户将微信账号与手机绑定后,就只能在绑定过的手机上登录,其他任何人若在别处登录用户的个人微信账号,用户都会收到消息提示,若为风险登录,可即时冻结账号,由此构成了微信安全防护体系。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