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货——小米、华为的新世界
一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占比达到19.8%,比美国高出0.4%。中国制造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中国货遍布全球,既有低端的服装产品,也有相对高端的通信产品。
小米与华为是新国货运动的典型代表,比较它们企业属性的不同,我们能从中发现这些新国货们的不同内涵。
雷军:加入小米,你得到最大的报酬就是年轻十岁
在今年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军提出了这样的议案: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的时代机遇,用互联网来更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快速的创富能力在小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雷军就把小米从14个人的团队发展成仅次于三星、苹果的手机企业。
谈及小米公司的创办初衷,雷军谦逊地称:“实在不想再办个百度或者阿里。我只想办一个小餐馆,门口有人排队,然后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老雷,给我留个座位。’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有两家公司在产品与服务方面给了雷军莫大的启示。其一是同仁堂。在雷军看来,同仁堂有两句话,给了他极大的震撼,第一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真才实料不偷懒。
“第二句话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做的事情虽然没有人看见,但是老天知道。雷军介绍称,今年3月15日,工商局抽查了手机的电池,所有品牌只有两家电池合格,iPhone和小米。“我受到误解的时候,我一直坚信老天知道。”
雷军借鉴的第二个典范是海底捞。“如果你去海底捞,你就会体验到什么是超出想像的服务。在那儿吃饭可能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有人在等位的时候可以打牌、美甲、吃小食品,甚至能给女士换掉破掉的丝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什么叫超乎想像,就是你在一个小餐厅体验到七星级酒店的服务!这就是小米的特色。所以,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我们一般都会带他们去吃海底捞。”
年过40的雷军,创办的公司超过20个,他坦言,小米将是他创办的最后一家公司。在创业的最后一关,他充分享受着事业给他带来的乐趣。为此,在吸引合作伙伴时,他大多会兴致勃勃地说一句:加入小米,你得到最大的报酬就是年轻十岁。
雷军的成功彰显了互联网创业无限的可能性,他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小米模式的互联网思维理念确实助推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地投身到这个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模式巧妙、行动快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任正非: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任正非走在了雷军的反面。
如果说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国货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发展可能,那么华为则体现的是源于实业救国路线的制造业精神。
创造是一种灵光一现,制造则相对朴实,需要扎扎实实的内功修为。
2014年11月,国际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了2014年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华为名列第94位,成为首次闯入百强的中国企业。美国《商业周刊》这样描述:如果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无法找人求救。8千米以上喜马拉雅山的珠峰,零下40摄氏度的北极和南极,都见得到华为的足迹……
与雷军的高调不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异常低调。华为是以任正非这个坐标为基准而发展起来的。那么,任正非对华为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华为是一个放大的任正非,一个任正非人格和能力的渗透场,也可以说华为是任正非自己的领地。
对于任正非来说,创业是他把生命变为某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途径。因此在华为这个属于他自己的领地,任正非找到了释放自年轻时就有的梦想和愿望的地方,他的一切能力、见识、抱负和藏在心中从未说出过的观点,都有了用武之地。
对于纯粹投机、挣大钱,他没兴趣,至少不构成他创办华为后的支配性想法,他脑子里还是那种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主旋律。他从骨子里还是喜欢生产性、发明性的东西。
他不喜欢说时髦的商业理论,“先生产、后生活”“减人、增产、涨工资”等话语,甚至有些像“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时代的话。
这种性格让任正非对互联网热潮下的投机行为不屑一顾,他反复强调“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华为要有战略耐性。他认为,华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战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已经明晰的道路与方法,稳步地前进。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