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新生记:那些重返生活的老物件
国民床单、永久牌自行车、回力球鞋、凤凰甘油、百雀羚雪花膏、友谊雪花膏、宫灯杏仁蜜、雅霜……近两年以来,这些“祖母级”的国货老品牌化妆品却以惊人的速度卷土重来,高扬着“国货、安全、怀旧、高性价比”的旗帜,迅速召集了大批拥趸。国货重生背后,也意味着国人对生活、时尚方式的重新选择。
“奶奶雪花膏”重生:从宋美龄的珍珠膏到阮玲玉的蝶霜
搜索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豆瓣网,“经典国货小组”、“国货护肤小组”不下数十个,每组几千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记者点击某网站的化妆品店发现,一款百雀羚的凤凰甘油销售记录就达到3000多条,而其他一些国货化妆品甚至早已卖断货。
对应着网络上的热火朝天,济南各大超市的“国货”专柜也纷纷成立,陈列的位置从角落改到了显眼处。记者走访济南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百雀羚、美加净、蜂花等经典品牌琳琅满目。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近期销售情况很不错,虽然这里的国货护肤品价格都比较低,但平均每天的销售额都能达到 1000多元。
国货的记忆要从上个世纪20、30年代开始,一盒蝶霜雪花膏、一支谢馥春胭脂柄、一瓶来古龙香水、一罐香海桂花蜜就是旧上海女人的梳妆台。香脂和雪花膏都是护肤化妆品的统称,它们是建国前后几十年国人所能用的两类最多的化妆品,“统治”了国人脸面数十载。
百雀羚是香脂的代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影星潘虹曾为之代言。与之齐名的,还有友谊雪花膏、奥琪增白粉蜜、少女之春、美加净等等,这些产品被统称为“香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东西可能是父辈们结婚的嫁妆。
“大宝,天天见!”是90年代初国产化妆品品牌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然而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国产化妆品厂的日子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随着外来化妆品的大量进入中国,欧莱雅、雅芳、雅诗兰黛、玉兰油等国外品牌占了国内化妆品市场大半壁江山。
2000年左右,国货价值“二度开发”成为商家的议题,各大论坛里一些冷门的品牌,如蛤蜊油、紫罗兰沉香粉、谢馥春鸭蛋粉,也都重新浮出水面。2010年9 月,在上海杨浦区平凉路上,已有83年历史的老字号回力鞋在国内的首个旗舰店正式开业,重新杀回市场;标价1080元人民币的“双妹”玉容霜奢侈上市……
从大金鹿到回力鞋:
国货是怎样回暖的?
山东本土的老品牌,鸡牌味精、康巴斯手表、泺口醋、北极星座钟、大金鹿自行车,这些在我们贫乏时代深入生活细节的种种老国货、老物件,或者消失不见,或者改头换面,在商业大潮的一阵阵洗礼中,死而复生、老树开花的随处可见。
国货的重生事实上依旧源自于“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入侵。几年前,法国人帕特里斯在上海的街头惊艳“飞跃鞋”,着手将这个拥有浓郁中国历史与文化特点的品牌推向国外。
帕特里斯为其描绘了一个很酷的故事。飞跃网站上如此介绍:它受到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喜爱,从农民到政客,从国家足球队员到著名的少林武僧;是7000年的中国历史和现代碰撞的产物。技术与设计均经过改良的“飞跃鞋”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为50欧元到85欧元不等,产品系列的命名大多来自中国武术, 比如经典款Shaolin Soul(少林精神)。
然而“国货”依旧面临不少困难。《经济萧条学》一书中介绍,“在经济寒冬中,一群由团购族、试吃族、返券族、国货族组成的消费大军正悄然滋长,谁瞄准了其中潜伏的商机,谁就能化危为机,成为大萧条时期的最佳商机猎手。”记者调查,购买国货的人群主要由80后和5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构成,经济能力一般中小;消费心理大致为图便宜、赶怀旧时髦、彰显个性、安全。
情绪性消费、爱国性消费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国货品牌复兴。同时,国货火热之后,郁美净、百雀羚等品牌高端产品的开发逐渐丧失了其廉价性,朴素设计、“土”包装、记忆LOGO让国货在技术新开发、时尚转型方面也存在着“短腿”。
人工的力量和精湛的老手艺让国货重生?
双喜电风扇用1968年的《人民日报》包住,转动起来报纸烂得粉碎;马丁·路德金遇刺的图片边上有把“中国制造”铁皮玩具手枪;映照列侬与大野洋子裸体的是红梅报喜大圆镜;海鸥闹钟调到4点零8分,旁边就可以抄写那首著名的诗了……
有网友大呼,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工业设计的黄金时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主任杭间教授的画册《Phaidon Design Classics》给这种提问以答案:在这本汇集999件工业设计经典的图册里,可以看到永久自行车的原型“Singer Model 15K”,实际源于1894年的美国;红旗轿车的原型“Checker Marathon Cab”,出品于1922年的美国“切克汽车公司”……它们共同构成了全球工业设计的基础。999件中只有一件来自中国,排第一,一把铜剪刀。
杭间教授研究美学设计史论,对中国的工业设计史却只梳理到明代为止。一位收藏者这样说:“上海581型手表在性能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是我国仿制瑞士的机芯几乎全盘照抄照搬加工出来的。这种仿制表面上看还没有自主设计能力,但是却是一个国家冶金、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反映。手表虽小,却可由此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略窥一斑。”
有工业设计专家称,国货之所以受欢迎与当时的价值观分不开关系。计划经济下的生产,首先传达的并不是审美趣味,而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观念。那个时代,人们奉行一种“大国民”的普世价值,《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费正清有对建国初期国民性的分析:国民的生活诉求朴素。日常生活用品恰恰印证了工艺美术大会提出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口号。
当时民间工艺一直具备相当高的水平。那时的工匠被埋没在集体创作和大生产中,缺乏商业推手,反而倒淡泊地施展绝技。有济南市民谈起偶遇的老国营手表厂老师傅,退休了开个维修门店,手艺精湛又与时俱进,对各类IPOD了然于胸。那里的感觉,“像极了香奈儿的老手工作坊”。
专家普遍认为,“人工的力量和精湛的老手艺也是目前国货热销的原因。”
■延伸阅读
山东老国货地理
康巴丝:从石英化到电波化的艰难转型
曾经一度在全国石英钟表市场拥有超过70%市场份额的康巴丝,是济南人的骄傲。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199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8年都是用的康巴丝所制的石英钟进行整点报时。在持续十年的时间中,康巴丝石英钟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全国第一。
而进入90年代后,康巴丝却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带来这一危机的直接原因正是石英钟技术在南方的全面普及和由此而来的价格恶仗。
上世纪80年代,康巴丝率先实现石英化,推动中国钟表石英化;2010年左右,康巴丝开始推出电波钟,希望能推动中国钟表电波化。在目前的国内电波钟表市场中,康巴丝是鲜有自有技术的生产商,而困难在于,整个电波钟表产品在钟表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少,仅有不到10%。
百年泺口醋
长期以来,济南酿造工业产品质量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泺口醋因其选料精致,工艺独具,陈酿老到,气味清香,酸味柔美,食药兼备,耐储备用,得食其味者无不交口盛赞,让人难忘。1914年,汇源酱园的食醋获山东省物品展览金奖。1915年,信成酱园的食醋获巴拿马国际物品博览会金奖。“汇源酱园”和“信成酱园”都是泺口醋的前身。
泺口醋,曾经与茅台酒齐名,但由于成本上涨、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泺口醋在2008年4月正式停酿,几年来一直靠库存维系着这个百年牌子。直到2011年中秋节,泺口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在灌装完库存的最后一批醋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市场上供应过泺口醋。
青岛老国货的“复活”样本
青岛是品牌之都,也是山东老国货的集中地。女士香槟、大金鹿自行车、鸡牌味精……这些老国货共同塑造了青岛品牌之城的形象,但随着岁月的更迭,它们因为各种原因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2010年11月,一款包括“水果系列”和“花语系列”的女士酒精饮料在青岛发布。而它的前身,就是很多人幼时爱喝的“女士香槟”。
踏上复出之路的,不仅仅是女士香槟。2005年春,青岛市委、市政府宣布,悬赏100万到200万元,寻找“能人”盘活金鹿自行车、鸡牌味精、崂山可乐、金锚手表等青岛老品牌。
崂山可乐复出,给青岛的饮料市场平添一抹亮色的同时,由于饮料市场的格局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各种饮料新品不断推陈出新,崂山可乐在除青岛之外的省内其他城市几乎难以见到。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