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老字号的新能量

2014-12-23 12:59 未知/ □段崇政 /

 

  漫长的时间长河,先辈们创造出无数艺术臻品,或成为装饰柜里的陈列摆设,或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老字号发展到今天,并非仅仅恢复其旧有功能,而是融入文化复兴、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通过不断的创意,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鲁锦:闲暇里的精工细作

  2006年,一份名为“鲁政法149号”的文件让一块在人们眼里司空见惯的布料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年后,这块布再次升级——国务院颁发19号文件,认定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人们才知道自己亲近了这么多年的贴身布料,原来是这么的不简单。

  这块布,叫做鲁锦。

  元末明初的鄄城县是鲁锦的老家。彼时的鲁锦织造粗陋,花色单调,和现如今的土布颇为相似。发展至清代,鄄城鲁锦被当地官吏作为贡品上献朝廷。

  鲁锦能够发展为皇家贡品并非偶然,因为,看似地域性浓厚的鲁锦,实则蕴含着复杂而繁琐的织造技艺。

  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鲁锦的诞生要经过72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包括“龙蛇走兽”、“春燕戏水”、“天女散花”、“牛郎织女”等等。如此繁琐的工艺,全靠绣娘们的高超技艺,手工绣制。

  当前社会,人们对极易获取的机械化产品早已熟视无睹,反而那些最返璞归真的慢工艺,让快行疾走的人们放慢了脚步,开始重拾丢掉的从容。鲁锦,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回归。

  其实,一切“慢”工艺都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最原始的文化,这是人们幡然醒悟的根本原因。在日本,民间“慢”工艺从来就没有被丢弃过。

  大阪有家名叫“金刚组”的建筑公司,自飞鸟时代就开始建造寺庙神社,直至今天,竟有1400年的历史。除此之外,日本北陆地区还有创业将近1300年的老旅店,京都有开店1200年之久的和式点心店。同样在京都,还能找到有着1300年悠久历史的佛具店和千年老字号药铺。

  日本对这种老字号以及“慢”工艺的保护很早就开始了。1871年,《古器旧物保存法》的出台是日本第一部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令。一经制度认定,国家就会拨出可观的专项资金,录制他的艺术,保存他的作品,资助他传习技艺、培养传人,改善他的生活和从艺条件。

  于是,各行匠师便可潜心雕磨,不再为生计和时间而发愁。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厨师可以安然地包好一个寿司,亲手放进客人口中;游人可以让雕刻师手工为自己量身打造人形美术……

  在旧传统里寻找新创意

  传统工艺与当代文化创意结合,释放出来的能量超越了“老字号”本身。

  比如在台湾,恢复被毁坏的山林、寻找流失的传统技艺、关怀社区老人、营造友善商圈……这些看上去互不相关的事情,都能装进一个“筐”——社区总体营造(简称“社造”)。

  1994年,台湾开始推动“社造”。20年间,从偏远农村到繁华都市,一个个独具创意的案例,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南投县仁爱乡南丰小区是赛德克人的世居地。30岁的王嘉勋来自赛德克人德克达雅群眉溪部落,为了推广部落,王嘉勋动手设计了“南丰社区发展协会”网站,介绍部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同时提供旅游资讯。在如王嘉勋一样的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南丰小区兴建了赛德克人文化空间,展示家具制作、织布工艺和舞蹈。电影《赛德克·巴莱》中使用的弓箭,就是他们做的。现在不少游客和都市人来这里学习弓箭制作。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路,大陆也开始跟进。今年8月,在济南举办的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开展了263项“相约文博会”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包括音乐曲艺大赛、书画展览、节日民俗活动和各种晚会演出等等。

  山东的老字号集中在三条线路上:大运河线,济宁、聊城、德州、临清等;铁路的通车,形成了鲁中地区的泰安、济南、淄博、潍坊等工商业城市及重要的工商企业;东部沿海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便利,一批商业码头和商业城市随之形成。

  山东老字号的发展和其他地方老字号一样,有的由于战乱迁往外地,有的由于世事变迁逐渐萧条,也有的历经风雨走到今天。然而,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在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冲击后,幸存者不足20%。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商务部要求,省商务厅开展了老字号排查摸底工作,针对山东传统行业和历史字号进行梳理,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市建立了老字号档案,深入了解老字号发展情况。”

  我们看到,老字号企业开始自觉开发更多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工艺产品和旅游产品,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国家也开始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和技艺交流,对老字号传人、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给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