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路:褪色的名片
变革和争议是这条路的主题。
不断的施工,不断的争议:老字号怎么保留?石板路还是沥青路?交通要道还是步行街?围绕着这条“金街”,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左右摇摆,进退失据。
那些被修剪移植的法国梧桐,再也难以回到绿树成荫的旧貌;那些种植的“假荷花”,并不能给我们在炎炎夏日送来丝毫香气;那些消失的老字号,即便再次重建,又怎可能恢复旧日的荣光?
如今的泉城路已经很难再现旧日泉城的风情,它承担不起一座城市的名片之功,它与诸多新兴的商业街区并没有太多不同:风情尽失,平庸而又强横。
最初,并没有泉城路。
如今的泉城路是由曾经的西门月城街、西门大街、院西大街、院东大街、府西大街、府东大街六条街道构成,上世纪60年代后,才正式定名为泉城路。
60多岁的陈方曾是西门附近的老住户,他生长在泉城路,结婚后住在芙蓉街,后来又搬到明湖小区。
60多年来,陈方都在与泉城路打交道,对这条路充满了感情。
“几十年前的泉城路商家经营多样,可谓‘五味俱全’。”陈方至今还能回忆起很多曾经活跃在泉城路上的老商铺。“泉城路西头有个温泉池澡堂,那时候过年才能去那里泡个澡,真舒服。早上吃个雷家粥铺的早点,油条甜沫特别棒。珍珠泉理发店,师傅手艺也好,服务态度也好。还有德兴斋酱肉店,做的酱肉特别好吃。”
如今的泉城路,确实聚集了不少“大牌”。不过几十年前的泉城路也不逊色,瑞蚨祥、宏济堂等老字号落户于此,成为这条老商业街上最耀眼的明星。
2001年的泉城路改造工程使这条老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后的十年间,泉城路的改造虽然断断续续却几乎从未停止。以至于在很多“老济南”看来,如今的泉城路不过是名字没变而已。当年的众多极具济南特色的老字号已经不复存在,而那些值得玩味的老建筑也大多灰飞烟灭。
2006年宏济堂老店被拆毁后,还剩下两边的照壁立在大街上。这对照壁是由著名书法家迟海鸣书写,用黄金烧在白瓷砖上的。如此珍贵的照壁最终未能在泉城路上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被东阿的阿胶博物馆花四万元买走收藏。自此,作为济南的本土老字号宏济堂在泉城路彻底消失。
“为什么要变的那么急呢?”陈方疑惑道。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高楼还在继续生长,人们也在继续着他们的匆匆忙忙。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