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北洋大戏院:大戏又开场

2014-05-04 20:15 未知/ □吴越 /

  位于济南市经二纬三路通惠街1号的北洋大戏院,是一座颇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正门上边是庑殿顶,上面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整个建筑浓墨重彩,古朴厚重,美观大方,气势磅礴。

  北洋大戏院经理赵虹向本刊记者介绍,北洋大戏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字叫“兴华茶园”,1923年改为“聚华戏院”。初建时期,由济南“庆乐班”为班底主演河北梆子,班主是董希珍。1934年,历城人马寿荃出任经理,将“聚华”定名为“北洋大戏院”。

  世所公认,济南曾是与北京、天津、南京齐名的曲艺“码头”,号称“曲山艺海”。济南还是个京剧“大码头”,生旦净丑,名家云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以及各个流派的京剧名家,几乎都在济南演出过,从而带动了京剧在济南的繁荣。

  当然,北洋大戏院是其中尤为火爆的一个演出场地。

  上世纪40年代,武生袁金凯、武旦俞砚霞、花脸蒋少奎加入了北洋的班底,更让北洋如虎添翼。北洋就像北京的吉祥、上海的天蟾,40余年,在济南城执京剧牛耳之舞台。该剧院在海内外梨园界和广大戏迷中享有较高声誉,至今也是戏迷票友聚集的场所。

  1905-2014年,有着109年历史的北洋大戏院,见证了济南演艺行业的风雨变迁,也成为反观中国戏曲发展的一面镜子。不管是过去的辉煌,还是后来的门庭冷落,这座剧场的悲情与落寞,高亢与繁华,是一座城市的温情记忆。

  北洋大戏院的重新复出,要归功于十艺节。

  赵虹一直在考虑,如何定位现在的北洋大戏院?它在城市中是一个什么符号?有人说,如果演出节目是商品的话,剧场则是卖场,然而赵虹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一个城市的剧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让人心灵栖息的地方,让人在这里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心灵的滋养。还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让良好的文化倡导从这里借助艺术的魅力传播出去。其内涵,不是作为一个经营者可以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