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东阿:一座古城的千年滋味

2013-12-13 15:52 未知/ □本刊记者 丁爱波 /

 

  阿胶因地而名,东阿亦因阿胶名扬天下,对这个位处鲁西的县城来说,阿胶便是它通往肠胃与世界的一把钥匙。千年阿胶,千年古城,阿胶如何改变了东阿县?它所生长的这一方水土又有着什么样的文化构成?

 

  “地脉”: 胶以阿名

  阿胶是如今东阿文化中最重要的篇章。阿胶的传说有很多,每一个东阿人都能给你讲起一个阿胶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映衬着阿胶的地性与工艺。

  在东阿县赵家庄的一则传说中,药王山、琉璃井、桑木柴、金锅银铲等产品属性是这则传说的着重点。“驴皮剥下来,煺净毛儿,切成条儿,泡在山下边的圣水池中一百天。然后再到山东边不远的地方,那儿有眼水井,名叫琉璃井。取来琉璃井的水,煮上驴皮,再用桑木干柴烧九天九夜,金锅熬,银铲拌,直到把水熬干,看到锅底有一层亮晶晶、黑莹莹的胶层为止。”

  另一类故事则主要从阿胶的补品功能说开。相传当年,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那王世充也不是等闲之辈,一阵厮杀下来,李世民小受顿挫,人困马乏,遂引军进入东阿县休整。东阿人就以阿胶熬汤来拥军。说也奇怪,大队人马第二天就精神焕发,居然一鼓作气打败了王世充。

  在文博研究员、原东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玉新看来,阿胶的起源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对养生思想认识的不断进步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自从有了火和煮食的习惯,便有了胶产生的可能性,后来商代的汤液鼻祖伊尹发现了胶的药用功效,再后来秦汉时期驴皮胶的功效逐步被深入了解,由此产生的阿胶《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明确的阿胶的药性记载”。

  “水性”:冬至取水,以熬胶魂

  一方水土滋生的品类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仅中国如此,全球也如此,阿胶是一个品类,但彼此品质差别很大。中医药讲究道地性,地域性影响是中医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东阿阿胶地处阿胶发源地东阿县,其道地性决定了其价值。

  古时熬制阿胶讲究天地人的三者合一。这里的天首先是指每年熬胶的天时,只在冬季进行,因为冬季是养阴的日子,天时能够浸入物性。当然,胶质需要一个恒定的低温来凝固也是之所以选择冬季熬胶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便是那些熬胶的师傅们,他们所掌握的古法熬胶技术,师徒相传,有着相当严格的传承制度。

  地指的是东阿特殊地域环境下的地下水,这也是东阿阿胶的水性所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阿井水,性趋下,清且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天时,普天下皆有,人力也可以唯动至四方,唯有水是东阿特有的,不可复制的特色资源,由此可以看出,东阿之水乃阿胶产在东阿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阿胶之魂,也是阿胶区别于普通驴胶的关键所在。

  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冬至日,是东阿阿胶取水熬胶的日子,时间选取在这一天的子时,“冬至的时候不仅天有了变化,地也有了变化。”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最新出炉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东阿县地处泰山山脉与太行山脉之间,依黄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东阿水文地质单元。用此水炼胶利于杂质去除,对于提升阿胶质量功效起到关键作用。

  顺从四时阴阳之变,以求和谐。冬至取水熬胶的仪式,已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光复及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而是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天道的敬畏。

  文气:曹子建炼药闻梵

  因物华而为天宝,有人杰而称地灵。曹植曹子建也是东阿文化中不得不提的人物。曹植自幼聪颖过人,曹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但由于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继位,怕他争夺王位,曹植遭到多方猜忌。

  太和三年(229年),曹植以“雍丘下湿少桑,欲转东阿”,徙封东阿为王。那时的东阿乃是富饶之地,“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但曹丕并没有放松对他的防范,“兵给其残老,数不过二百,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其墓葬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

  魏晋人物尚风流,喜食丹药。刘玉新告诉记者,相传曹植初来东阿,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身体受益匪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除了与阿胶的渊源,曹植还在东阿“鱼山制梵”,曹植闻梵处位于鱼山北麓登山道上段北侧石壁上,上刻“闻梵”二字。相传石壁前这片地方是曹植当年在鱼山闻听梵乐之处。据《法苑珠林》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乃慕其音,写为梵呗’”。又据《异苑》记载,曹植“尝游鱼山,临东河,忽闻岩岫有诵经声,清道深亮,远各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以拟所造”。

  《大藏经》所载“鱼山十二调子”,即曹植当年在鱼山闻梵后创作的。曹植是中国佛乐(又称梵呗)的创始人,鱼山是佛乐的发源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气,东阿这座小城,不仅是国药瑰宝东阿阿胶和中国“梵呗”音乐的发源地,境内还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迹,素有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杂技艺术之乡的美称,拥有“东阿阿胶制作技艺”、“鱼山梵呗”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2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