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被洪水“养大”的民族

2013-07-28 15:28 未知/ □贾冉 /

 

  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洪水始终相伴——大洪水塑造了人类文明。我们重温历史上与洪水有关的天灾人祸,是为了记住洪水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天灾固然可怕,人祸是比洪水更加凶猛的怪物。

 

  大禹和大洪水传说

  全世界254个主要民族、84种语言区域里,都发现洪水记载。从这样遍布全球的记载,也许我们可以说:上古时代人类确实经过毁灭性的洪水灾难,因为如此相同的回忆不可能是随意发明的神话。而传说之外,这些所谓的神话还保留了些什么真实呢?

  《尚书·尧典》记载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

  《孟子·滕文公》记载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穴。”

  于是,就出现了大禹治水的传说。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是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大河流淌千年,从汹涌到平静,英雄终归黄土,唯有禹的身影驻足数千年。

  在德州禹城,大禹以一种伟岸的姿势傲然挺立。无论是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是曾经繁盛一时的鬲国,还是具丘山上的千年禹王亭,都与大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大禹所代表的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则深深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

  20世纪洪水地图

  历朝历代,洪水不止。

  本世纪最大洪水有3次。一次是建国前,两次为建国后。1931年,长江流域产生了长达1个多月的连绵暴雨,发生了长江全流域大洪水,使得湘赣皖苏桑田变沧海,湖北几乎成了泽国,武汉市区大部分水深数尺至丈余,洪水浸泡3月之久。长江流域受灾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中下游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触目惊心。

  解放后全国性的大水灾主要有两次,1954年大水灾和1991年大水灾。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

  其他重大水灾有: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

  三次水淹河南

  与洪水有关的人祸,曾长期在华夏大地肆虐。以河南为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三次洪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惨痛记忆。

  明崇祯15年,开封城惨遭屠戮。

  这一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城内既无粮草,又无救兵,疫病流行,军民饿病而死者十之一二,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9月15日黄河决口,16日洪水入城,开封城内一片汪洋,开封城内来不及逃走者达37万人,死34万人。城外农民军也淹死甚众,只得撤离。这次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堪称经典的重大战事竟以这样的方式宣告结束。

  至于原因,有史学家说,官军于6月先掘黄河,农民军随即另掘一口,当时水量不大未成灾,到了6月,黄河发大水,从这两口决出,造成淹城之祸。

  到了1938年,距离开封不远的花园口再次酿出惨祸。日本侵略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队在此扒开黄河大堤,以图阻止日军,却毫不顾及豫、皖、苏三省44县的百姓会流离失所。

  1975年8月8日凌晨1时,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大型水库板桥水库垮坝。8亿立方米的大洪水,以雷霆万钧之势汹涌而出,在黑夜中咆哮嘶叫,吞噬村庄、桥梁、工厂,骨牌效应下,造成下游十余座水库同时崩溃。与此同时,另一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结果,滔天洪水淹没了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1015万人受灾,680万间房屋倒塌,100公里的京广铁路被毁。

  此次灾情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9年由前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大洪水》,才披露部分灾情:死亡人数为:29000人。但这个数字似乎并不准确。孟昭华和彭传荣编的中国灾荒史中载录,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约有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