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棍”列传
《白鹿原》里,黑娃说,有的人占下三四个女人用不完,有的人连个女人渣渣都摸不着,这世道不得公平!
这部书不愧是中国农村的隐喻,因为一百年后的今天,部分农村男人依然没有摆脱单身的命运,光棍的鸿沟正在越来越深的分裂,而且和《白鹿原》里一样,每一次的社会大变革都要重新塑造一批人,光棍亦不例外。
光棍的“种子”:电视、手机和联合收割机
“我真的没什么要求,”27岁的杨峰说道。“只要有个老婆我就满足了。”对于他想找到个老婆的希望,他补充道,“几乎为零”。而在这个村里还有着众多的单身汉——同时没有一个适婚年龄的未婚女性。
时间走到公元2012年,位于鲁西平原的这个村子看上去终于不再缺乏什么,在物质上人们已经比祖辈父辈不知好过多少倍,但是对众多光棍们来说,有一样他们比不了自己的祖宗——祖宗有媳妇,他们没有。
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宁可回到父辈祖辈甚至石器时代,因为“那个时候不缺这么多的女人”。
其实以前真的没有这么多的光棍,即使有,也位于“可以理解”的行列——这个人身体、智力不健全,或者实在是家徒四壁、赤贫如洗。
五十年前的光棍出现了新的成分,“地富反坏右”等“黑五类”家庭开始被唾弃成为光棍。
但是在二十年前,村里的光棍迎来一场“集体福利”——他们组团前往四川、云南等地,把相中的当地姑娘“坑蒙拐骗”到村里来,那几年解决掉的光棍数量有二十几个。
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光棍的种子居然在那个时候埋下——埋在每个家庭出现的电视、手机甚至麦田里奔跑的联合收割机上面。
抢媳妇大战:
订婚再让她出去打工
事情在现在看来是如此的具有戏剧性: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伴随着列车的一声长鸣,浓烟滚滚,一代伟人南巡的列车出发了,伟人的南巡讲话激励着亿万中国人,顿时间万民高呼,从此,中国迎来了改革的春天。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面积的转移,尤其是农村年轻的女孩子大面积进城务工,在城里优良条件的诱惑下农村进城务工的女孩子都不愿意返乡,农村的条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而娶媳妇成为回乡农村男青年奋斗的目标。
当18岁的东子抱着儿子上街“展览”时,他的表情与博尔特赢得了奥运会的百米“飞人大战”如出一辙。
“媳妇危机”引发的后果似乎相当严重,村子所在的方圆几十里地、存在了上百年的的婚姻秩序开始被打破,十五六岁的小伙子都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夺为数不多的女人资源,“抢占制高点”。
姑娘们不是喜欢出外打工不归吗?那就先订婚再让她出去打工。
后来大家发现这种“准婚姻”方式极其脆弱,她们极有可能在外面被外人“挂到”,于是干脆用最原始的方式——生孩子,即使她飞的再远,始终有一根绳子拴着她。
结果就是非婚生子女越来越多,越生越早。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你错过了20岁左右的黄金岁月,你就永远找不到媳妇了,而且一旦被别人确定为光棍,就真的是光棍了。
光棍:一坨城乡二元体制下“沉默的螺旋”
这个村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多的光棍。
无论是什么原因制造了光棍,光棍的形象都是一样的:他们没有什么社交,在村里抬不起头,建立不起起码的信任。
而且这里有一句俗语说一个人不讲理时,就会说他“耍光棍”。
光棍杨峰的身边就没几个朋友,他总是喜欢在别人红白喜事的时候过去凑热闹,因为只有在那个氛围中,他“才不感觉孤独”。平常日子里杨峰的生活就像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描述的情形一样,越没人理他,就越没人理他。
杨峰其实不缺钱,他偶尔抽烟,从不酗酒,凭借一身力气每天也能挣个二百块钱,但就是在最关键的二十岁没钱,再加上自身形象猥琐,在媒人眼里毫无竞争力可言,以致造成现在的局面。
杨峰终于受不了因为身份带来的名誉损失了,他在过年难得的酒场上大声宣布:“我要到县城买房”——这可以使他改变为一个“富人”形象。
但是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他连媳妇都没有,买房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杨峰放弃了县城买房的计划,他还是不甘心,在自家宅基地上兴建了高屋大宅,装修豪华的墙壁上张贴着徐静蕾的海报。
他想把供奉祖宗的牌位从寒酸的大哥家里面请到新家,但是被翻白眼:“你个绝户还想供奉祖宗?”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