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一名意大利儿科医生在中国的体验

2012-07-14 08:00 未知/ □ 江寒秋 /

  彼路易·切奇博士是一位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意大利儿科专家,四年前,他受意大利政府派遣,作为意方负责人到北京执行两国卫生合作项目。他以一位西方医生诚实、敏锐的眼光,观察到了目前在中国儿科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现象。

  中国式“吊针”依赖症:“我们的孩子有病了,你为什么不给我们药吃?”

  世界上的妈妈都害怕自己的孩子生病,一生病就吓得不得了,一有病就带孩子看医生。方才,一个小孩的姥姥带着她的外孙急急忙忙来看皮肤病,你们的儿科医生要给孩子抽血检验。我检查一看,那是蚊子咬的一个包,不用抽血。最后老太太给在香港工作的孩子妈妈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孩子的妈妈坚决反对给孩子抽血,才算了事。

  意大利的妈妈在30年前,也是这样想的,认为用一根针扎到身体里(输液),要比口服的药物药效发生得更快。不是我不用药或少用药,而是没有必要给这些孩子开药。可是他们的妈妈会说:“我们的孩子有病了,你为什么不给我们药吃?”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现在感冒、咳嗽、腹泻患儿,是来儿童医院就诊量最大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在39度以下,我们西方医生从来不给患儿开药,建议家长回家给孩子用冰袋降温,同时要给孩子喝大量的水,几天就可以好。一般孩子咳嗽,是他生理本能的自卫反应。小孩子不会咳痰,尤其睡觉时把鼻涕流到喉咙,早晨起来就咳嗽,这不用吃药。但是如果孩子的咳嗽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支气管感染、肺炎、百日咳等,就需要用抗生素。

  打吊针是中国医生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似乎一针下去,包治百病,而实际上,打吊针这种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还流行给孩子注射什么“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实际上流感是无法预防的,因为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化,你去年研究的疫苗,怎么预防今年的流感?西方医生和中国医生都知道,世界上没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感冒的药。

  泛滥的抗生素

  去年4月,有一个家长带着一个11个月大的男孩子来我们这里看病,这个孩子咽喉扁桃体肿大,一直发烧不退,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医院治疗了一个月,那里的医生一直给这小孩子用各种抗生素医疗,但是孩子的烧一直没退,让人家花了1万多块钱。孩子这时已经出现菌种紊乱现象,产生了“抗药性”,这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我告诉孩子的爸爸,如果孩子发烧在38度5以上,可以给他吃点退烧药,如果在38度5以下不要吃退烧药,采用物理降温,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温。结果孩子的爸爸按照我说的去做,很快孩子的体温就降下来了。

  我并没有给这个孩子开任何药。如果我发现孩子症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需要服用抗生素,我会给孩子服用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的效果与打吊针(输液)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更便于治疗。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我再强调一遍,如果患儿没有出现细菌感染的现象,就不要使用抗生素。如果这个孩子需要治疗、开药,我肯定会给他治疗和开药的。

  有时医生也很为难,做母亲的总是让医生多开药,开好药。我认为医生和家长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情讲得很清楚。医生要多和家长交流,来教育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这个病,同时向家长普及一些一般的医疗卫生常识。但是要让家长理解这个问题就要花一定的时间。

  不必要的“心脏瓣膜手术”

  2000年,我被请到北京房山县北海镇,去给一个当时只有11岁的男孩看病。这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男孩,他的两条大腿肌肉萎缩,这种病叫 “迪何二氏肌萎缩”,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根本无法治愈。我估计他只能再活10年到15年就要离开人世。但是他的家人从孩子一出生就带他到各个医院治了10年,花了很多的钱……居然就没有一个医生告诉孩子的家人他患的是什么病,告诉家长这种病根本无法治。这是非常不道德的。

  我对孩子的家人说,你们不要再带他去医院治疗了,染上这种病,从孩子出生起就根本治不好。如果你们真为他好,就给他买一辆残疾人的电动车,改善一下他的生活质量吧。

  后来,我们这些在北京的使馆、企业、医疗系统工作的意大利人,捐款买了一辆残疾人的电动车,送给这个孩子,他得到这辆车,高兴极了。啊,那是个非常漂亮的小男孩!他太不幸了。

  在你们这里还给孩子做“心脏瓣膜手术”,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做这种手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在西方,医生是不给孩子做这类手术的。一个医生不应让患者花太多的钱去做无谓的治疗,这一点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是诚实的,谦虚的,对患者应该是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