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营里的三朵金花
4月17日,美国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被任命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特别大使。从安吉丽娜·朱莉到戴安娜再到奥黛丽赫本,这些被人铭记的名女人们,都曾出任各类慈善大使,她们往返于全球最危险的地区,将自己定位为维护全球人道主义精神的战士。
安吉丽娜·朱莉的难民日记:“这里的孩子抓住你的手,又笑又唱地陪你走。他们一无所有、衣衫褴褛,却笑着……”
4月17日,联合国难民署宣布,将安吉丽娜·朱莉升任为难民高级专员的特使。
“在过去10年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的过程中,安吉丽娜在世界各地开展了40多次实地访问,成为了被迫流离失所问题的专家,并且不遗余力地为了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的利益而游说。”
联合国难民署最近动作频频,继中国区代言人姚晨探访了埃塞俄比亚难民营之后,安吉丽娜朱莉也现身突尼斯与利比亚边境,呼吁关注难民生存现状。
联合国新闻部更罕有地一改往日严肃,抛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调侃起了难民署的这两位代言人:“为什么难民署喜欢找有同一特征的美女做代言呢?”对此,安吉丽娜·朱莉给出了“标准答案”:“因为嘴大,能呼吁,有利于传播。”
她早年将自己收入的1/3捐给难民,后来和布拉德·皮特一起成立了jolie-pitt慈善基金,并给埃塞俄比亚的艾滋病预防诊所,柬埔寨的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捐赠基金已经达到2亿美元。
2002年,安吉丽娜收养了一位柬埔寨难民男孩叫马多克斯;2005年她又收养了一位埃塞俄比亚难民女孩叫扎哈拉。2007年,安吉丽娜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参平孤儿院出席了正式领养仪式后,将3岁半的养子带离了孤儿院。这名3岁半的男孩原名范光成,朱莉为他改名派克斯·希恩·朱莉(派克斯拉丁语中意为“和平”,希恩越南语中意为“天空”)。
“这里的孩子抓住你的手,又笑又唱地陪你走。他们一无所有、衣衫褴褛,却笑着……”
“今晚我们有鱼和沙拉,是多么奢侈的享受。我心存感激却难以下咽,因为感觉空虚……”
“我敬畏这些人。他们的意志力、他们的希望……”
2005年,在《那些人,那些事:安吉丽娜·朱莉亲善大使日记》中,她这样写道。
这本旅行手记记录了她随联合国难民署去到世界上几个生命正在遭受
践踏的国家和地区,一路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物资极度匮乏的塞拉利昂,数以万计的难民;经历政权恐怖的柬埔寨,至今地下还埋着无数随时可能踩到引爆的地雷;战争不断的阿富汗,大批难民涌往巴基斯坦,长年的收容,让巴国自身也不堪重荷……
“即使只有一人沦为难民也显太多。”安吉丽娜声明她现在计划用大部分时间为人道主义做出努力,用当演员的收入作为财力后盾。她将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储蓄,三分之一用于生活花费,三分之一用于慈善事业。
戴安娜:可以与特蕾莎修女并驾齐名的“天使”
戴安娜之所以被人记住,除了她的童话般的爱情被撕碎、充满争议的丧命、不断被挖掘出来的情人和绯闻之外,她留给世人更多的是她的勇敢和善良。
在慈善的世界里,她是几乎可以与特蕾莎修女并驾齐名的“天使”。
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评价道:“在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
戴安娜参加过红十字会组织的非洲安哥拉之旅,并亲自踏进地雷区视察。在之后由她发起的反地雷运动中,她的那套白衬衫和卡其布裤成为了王室亲民的象征。有人说,是戴安娜王妃颠覆并且拯救了英国王室高高在上的冰冷形象。
这个王妃,至少参与了150项慈善活动,并且是不下20个慈善机构的赞助人或主席。联合国将人道主义奖颁给她时,人们甚至评价说,她戴红十字会制服的贝雷帽,和她戴千万皇冠一样高贵迷人。
也有人说,戴安娜之所以选择慈善,除了和她一贯喜欢并知道如何博得公众眼球有关外,她也愿意用这种办法来为自己疗伤。和那些弱者在一起,她会发现自己的不幸福还是可以忍受的,自己的生活还不算太糟糕。
当19岁的戴安娜问查尔斯王子是否爱她时,她得到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如你所愿;当怀孕三个月的戴安娜以自杀性的方式从楼梯滚下,只是试图得到丈夫的一点关爱,查尔斯并没有被吓着,若无其事地出去骑马,若无其事地回来。戴安娜绝望了,于是开始自救,她选择了慈善。
2002年,哈里王子的18岁生日。他没有安排朋友和聚会,而是在日程表上排满了慈善活动,以此举作为献给已故母亲戴安娜王妃最有意义的礼物。查尔斯王储的一位高级助手说:“将近一年时间来,有一件事一直令哈里王子很难受,那就是人们看上去正在逐渐忘记他母亲所致力的慈善事业。”
而威廉夫妇婚后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经常深入底层百姓中。他们不仅继续关注着戴安娜生前设立的慈善基金会,还出资赞助了更多的慈善机构。
奥黛丽·赫本在人间:“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赫本一生都关注慈善事业,这可能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赫本在二战的困苦环境中度过童年,在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前,确切地说是在出访非洲几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之前,奥黛丽一直都为幼年失去父爱和第三次怀孕失败的悲痛阴影所困扰,无法自拔。
1987年10月,奥黛丽应她的表哥、前荷兰驻葡萄牙大使范乌弗尔德的邀请,前往澳门参加了一个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的音乐会。她对孩子们发自肺腑的爱深深打动了当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级总裁詹姆斯·格兰特,格兰特当即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够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奥黛丽接受了这个邀请,从格兰特那里领取了象征性的一美元薪水。1988年4月,奥黛丽开始了她作为亲善大使后的第一次访问,第一站就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等亚非拉许多国家,不遗余力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社会对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
在一次访问的最后,这位女子在离开前走进了一座简陋的建筑物里,那儿有许多饥饿的孩子,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领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他们准备的食物,当时索马里的情况极端恶劣,只能用麦片粥充饥。她走上前去与那位正在散发食物的联合国官员交谈。
在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小女孩扔下手中的盘子,向那名女子跑过来,紧紧地抱住了她。这个女子非常安静,也紧紧地拥住了小女孩。那一刻,感情的需要超过了生存的需要。女孩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那个神秘女子怀中得到的温暖和希望。
有人曾经问她,很多不幸事实上都是由当地政府与反对派武装之间的常年征战造成的,为何还要不遗余力地为此奔走呢?奥黛丽面对类似的问题总是只有一个答案“这好比你发现一个孩子被车撞了,倒在血泊中。这时候你不会停下来去考虑到底是谁错了,而是抱起孩子,赶紧送他去医院。”
奥黛丽在接受采访或者发表演说时的开场白,通常是这样一句“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的住所病逝。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赫本之子西恩回忆赫本去世前一天的情景:“我问她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她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延伸阅读与“难民”有关的机构联合国难民署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由联合国大会于1950年12月14日建立,机构授权指导和协调世界范围内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主要目的是保护难民的权利和健康。它努力确保每个人有权在另一个国家寻求避难,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可选择自愿回国,融入他国,或在第三国定居。
该组织的基本活动是实施各项援助难民方案。各项援助方案所需资金靠各国政府和私人自愿捐献。1954年和1981年两度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无国界医生
无国界医生于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员皆为深信世界人类都有获得医疗权利的法国医生和记者。但目前成员已遍及全世界,每年有2000多位志愿人员在约60个国家中服务,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医疗救援组织,在全球各地设有19个办事处,而五个主要的行动中心则都位于欧洲,分别是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和日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