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果敢难民营生活实录

2015-03-30 09:10 未知/ □张艺翔 /

 

  战争导致大量缅甸难民流离失所,根据外交部发言人透露,2月中旬到3月7日以来,已经有6万人次的缅甸边民涌入中国境内。这些战争难民的生活状况如何?中国政府与缅甸当局都为此做过什么样的努力?

 

  “一下跑了十几万人”

  2月9日,头一天还熙熙攘攘的果敢街头变得空荡荡的,因为老百姓听说了一个令人焦虑的消息:果敢地区前主席彭家声统领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在首府老街外围的崇山峻岭中与缅甸政府军激战,战事即将殃及果敢。

  “一下跑了十几万人,基本都是通过边境口岸撤到对面的南伞镇,城里基本都空了,跟2009年的“88事件”的时候差不多,”一位当地居民告诉采访他的媒体记者。

  2009年8月8日凌晨,缅军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毒的借口为由,派出警察,欲强搜该厂。缅甸政府军与果敢特区连日爆发激战,这便是“88事件”。

  六年前的那次战争导致大批难民争相逃出果敢,由于果敢长年积极招商引资,所以曾吸引了很多华侨定居,而在战争过后这些人大部分都撤离果敢,这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六年后,枪声又一次响彻在这片土地,目前老街城区几成空城,不复往日繁华。除了少数人还坚守在这里外,大部分居民都已离开避难,已经有超过90%的店面关门。

  由于这次战争在春节前后打响,这些失去居所的难民有的春节在难民营里度过,有的甚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奔波在逃命的路上。

  南伞难民营:

  提供充足食物,保证医疗健康,严禁哄抬物价

  果敢125难民营则位于中缅边境的南伞工业园区对岸,由果敢福利基金会、果敢福音戒毒中心等民间组织建立。

  根据媒体报道,125难民营相比中国境内的难民安置点要晚三四天时间。从最初的几百人很快增加到3000多人,这其中土生土长的果敢人占领一半,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国内地到果敢老街经商的中国人。他们留在难民营,更多的是放心不下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店铺和财产。

  此外,由于难民人数的不断增长,物资和药品匮乏也逐渐显现,“没有难民营集中提供物资,我们的生活将陷入困境。”一位果敢难民向记者说道。

  在面临食品物资匮乏所带来的威胁同时,这些民众还要面对来自战争的威胁,“在125难民营,依稀可以听到从果敢老街传来的枪炮声。”一位125难民营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营地的治安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3月4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名治安志愿者在难民营里被枪杀,凶手至今尚未找到。小偷小摸现象在125难民营也时有发生。

  救助站志愿者们说,他们很感谢中国政府,中国没有完全关闭南伞边境口岸,125难民营赖以生存的出境物资,理论上应该经由中国的检疫等部门审批,但如今在边境可以直接出境送入营内,省了很多麻烦。

  除了125难民营外,中国也成为了众多缅甸难民的集聚地。在缅甸果敢内战爆发后,大批的难民逃向邻近的中国云南南伞镇。早在2009年8月果敢内战,南伞镇曾经云集了上万余果敢难民。此次内战,形势更加激烈,南伞边境再次成为果敢难民聚集地。

  这些来自缅甸的难民在中国已经得到妥善的安置,在战事爆发后不久,中国红十字会便迅速在南伞周边及稍远的麦地河设立难民区。红十字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先后搭起帐篷城,将此前散落在河边山谷中的难民接入安置点,提供充足食物并保证医疗健康。

  在物价水平方面,当地政府明令禁止哄抬物价。“除了事发前两天因大量人员涌入,特别是准备回家过年的内地商人让旅馆住宿价格提升外,后来就完全平稳了。”一位在当地经营饭店的商贩告诉媒体。

  “我们真的没地方去了,想和平想回家”

  “20日晚上9时,我们的住处突然被不明身份者袭击,扔了至少三颗手榴弹。其中一颗丢在厨房里面,保险没有拉开,没有引爆。但是在附近米仓扔的另外两颗都引爆了,人们都吓得跑到中国边界线一侧……我们真的没地方去了,想和平想回家。” 这是劫后余生的果敢居民魏大明向媒体所讲述的经历。

  据媒体披露,代表缅甸政府的联邦实现和平工作委员会和代表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之间第七轮全国停火协议谈判17日在仰光拉开帷幕,本轮和谈预期持续6天。

  但最新传来的消息是本次和谈未能如期达成一致,双方将于本月30日再恢复谈判,争取早日确定全国停火协议谈判。

  对于这些失去居所,颠沛流离的平民而言,讨论政治,太过奢侈。当媒体问道他们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只想保住性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