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剖腹产?
原本用于“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的剖腹产为何看似让众多准妈妈们“趋之若鹜”?这里面,医患双方有着怎样的利益考量?其背后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原因?
产妇:“来不及剖了,才自己生”
“怕疼啊”,记者问及张方(化名)为什么第一次要孩子就选择剖腹产,她如此回答。“医院建议剖,就剖了。”张方是济南人,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为了坐月子方便,她回到了老家待产,没想到,这一待,让她心惊肉跳。
住院期间,她发现整个医院的产妇,顺产者十分罕见。
“在医院待产的那几天,听到一位产妇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全身布满了鸡皮疙瘩。”张方说,这种环境加剧的产前紧张让人容易有“要忍受十几个小时的疼痛还不如‘挨一刀’利索”的想法。
“我身边有六七个朋友生了孩子,就一个是顺产的。”张方对记者说,“她们或是怕疼、或是图省事,或是听从了医生的劝导。”
据某省级医院妇产科的一位张姓主任医师介绍,“每天都有病人来找我,坚持要剖腹产。”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人听说,顺产后会影响夫妻婚姻和谐。”
去年8月18日,这家医院接生了18个孩子,“12个是按家属要求剖的。”
其实,很多孕妇完全可以顺产。采访中,几位驻济医院的产科专家均提到,在没有任何指征但坚持剖腹产的孕妇中,很多是算过卦、选了“黄道吉日”的。“不伤及大的原则,我们就做了。”
同样是剖腹产,张方的朋友就费了些周折。“医生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医生让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选择了顺产,“在顺生进入最后阶段、产痛非常剧烈的时候,医生说羊水少了,需要剖腹产。她和丈夫请求医生顺生,并要求打催生针希望让孩子早点出来,但医生不理会,强调如果不剖腹产的话,一切责任自负。在这种情况下,丈夫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签了剖腹产的协议。”
张方另举一例,一个朋友在剖腹之前,胎儿却自然分娩了,手术医生相互埋怨动手太晚。时下产房有句流行语“来不及剖了才自己生”。
医生:“宁可错剖1000,也不冒险一次”
“很多不知情的人认为医生建议孕妇剖腹产,完全出于利益考虑,剖腹产给医生带来的是高利润。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调查采访中,有妇产科专家介绍,如果孕妇是自然分娩,所有费用都归妇产科,如果剖腹产,费用的一大半就要归手术室。
“像胎儿相对偏大、脐带绕颈等原来不认为很重要的指征,也被作为实施剖腹产的理由。如果家属拒绝,就要签字,防止事后出现纠纷。”这位人士说,“‘退路’太容易,谁还愿意冒风险?宁可错剖1000,也不能冒险1次!”
不过记者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27岁的梁曦原来在省城一家中等规模医院的妇产科工作,“医生的绩效奖金和手术费用是直接挂钩的。”据梁曦介绍,和顺产相比,剖腹产的费用要高4000元以上,而且风险低,很多医生都会劝导产妇剖腹产。梁曦所在医院的剖腹产率高达60%以上。
产科专家们介绍,家属过度关注、医生“警惕性”太高,把生产过程中一些本来可以忽略的小异常、小指征过度放大,才是剖腹产率升高的另一主要推手。如妊娠高血压这类的并发症,医生往往就会考虑实施剖腹产,这类约占30%。
医患博弈:“被选择”的剖腹产
几乎每一位产科医生都认为,对于大多数产妇来说,自然分娩是首选,产妇子宫的挤压、收缩,不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且对于产妇的体能恢复、哺乳等都有好处。
顺产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只有经历了正常的生产过程,才会刺激、促进奶汁的分泌,简单的一个水到渠成的道理。换言剖腹产,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手术,谁听说过手术后就会有奶?
“自然分娩的未知因素非常多,即使产前检查一切正常,医生也不能保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一定顺利。而且由于受现代医学技术条件限制,一些疾病在产前不可能全部被检验出来,一旦孩子出生有问题,家长们肯定很难接受。”省立医院的一位专家介绍,产妇生产之前,医生会把所有潜在的风险都告知产妇及其家人,或许这些风险发生的几率很小,发生了也有克服的可能,但是产妇一旦获知这些,就会放弃顺产而选择剖腹产,这样的产妇占90%以上。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