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我们为什么不读书了?

2015-03-14 23:41 未知/ □吴越 /

  济南女性阅读调查——

 

  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读书,越来越多的人不读书。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产阶层的不断庞大,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读者增多,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普遍的女性阅读所达到的上限:情感需求超越普世的价值,心灵鸡汤依然牢牢占据阅读体验的核心位置。

  文化应该赋予女人什么?

 

  “精神肯德基”:

  心灵鸡汤和庸俗价值观依然占据女性阅读的核心位置?

  走进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为三八节专设的书柜前聚拢了大批读者。翻看这些数目,大量的美容、育儿书籍,生活层面的自我修养占据了重要位置。

  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不管是职业妇女还是家庭主妇,女性最关心的是怎么能生活得好。在对阅读内容的多选题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生活/时尚(71.3%),其次是休闲/娱乐(58.9%),第三是文学/艺术(47.4%),其后依次是情感/心理(47.1%),新闻时政(37.2%),亲子/教育(27.6%),专业知识(25.4%),游戏/动漫(9.9%)和其他(3.6%)。

  今天人们所说的女性阅读,经常是肤浅小说的保护色,这并不是否定无病呻吟、消遣文学的价值,而是觉得没有必要讨论,讨论它是商人的事,不是文人的事。即使是琼瑶,获得的也只是商业成功,并非文学成功。

  美国一年出版近万种浪漫小说,90.5%的读者是女性,读者平均年龄是44.9岁,市场为3.7亿美元。相比之下,我们每年出版女性阅读也就是500至700种之间,总码洋3亿至5亿人民币左右,读者以30岁以下为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产阶层的不断庞大,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读者增多,在张嘉佳之外,应该有更高的阅读追求。一个调查显示,女性越来越成为阅读市场的主流,专门针对女性的图书往往卖得不错。

  可是,即使是所谓的小说阅读,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篇关于张嘉佳的文章中写道:“张嘉佳边写边哭,女粉丝边看边哭。据出版社统计,张嘉佳的女粉丝,年龄横跨三十年,从90后到60后都有。”最疯狂的一位女粉丝甚至曾经偷偷花了四十多万,包下整条淮海路为张嘉佳的新书打广告,还死活不让广告商泄露自己的名字……

  女性阅读以浅阅读为主,读者阅读是为了放松和休闲,不是为了求知、思考,在文学性、艺术性、价值观的给予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多为娱乐化,有点像精神领域的肯德基,能解饱,但养分有限。

  从张嘉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普遍的女性阅读所达到的上限:情感需求超越普世的价值,心灵鸡汤依然牢牢占据阅读体验的核心位置。

  为什么需要阅读:

  疏远灵魂的女性价值

  成功学泛滥,急功近利的阅读体验充斥社会,即使读书,也并非为了灵魂的体验,而是有如《三十六计》般的自我进益的需要。

  龙应台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写道: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为夫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地位。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日趋深入,现代女性异军突起,如果说琴棋书画的蔡文姬、李清照,女性群体集合了传统文化的大雅,新的女性则在能力上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男性,她们更急迫地要求得到更为舒适且有尊严感的生活方式。

  这是新时期新体制下的新型女性。如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主持人张蔚有一句话很好,“我只是要做回自己,这样肯定有人不喜欢,但总会有人欣赏”。

  “有时间认真地做一顿早饭,或是能完整地看完一本书,听完一张唱片的女性,相对于早晚高峰挤地铁、三餐都叫外卖的女性,是奢侈的。”

  焦虑所伴随的一定是反思:对于生活方式的反思。当我们不再为了考试、生活、求职而开始阅读时,悦读才会真正开始。

  去年以来,一名据说是印度工程师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再一次挑动了国人的神经。他说,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但他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