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家族的资本密码(5)
本刊专访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紫筹资本家的“三重门”
2009年4月8日下午17时30分!
  在此之前,人们竭尽想象地揣摩着他:高度成功是什么感觉?巨大满足是什么感觉?极度富裕是什么感觉?随心所欲又是什么感觉?之后,一切对于他的揣摩都迅速地走向了另一面: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从云端跌落是什么感觉?大势已去是什么感觉?无计留春是什么感觉?负愧于祖辈是什么感觉?
  即使是现在,国人对荣智健的好奇仍然远远超过对中信泰富的关心。近日,《齐鲁周刊》记者就荣智健及其家族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本刊记者 王欣芳
戴着“镣铐”的商场舞者
  《齐鲁周刊》:荣智健一直都以一种很有风度的姿态出现,即使是辞职当日,他也举止得体,自信而又淡然。
  吴晓波:这是一种“世家子弟”的风度吧!而且荣智健本人多年的商海历练也赋予他这种气质。
  《齐鲁周刊》:您怎么评价荣智健的辞职?
  吴晓波:3月,荣智健回答记者提问,坦承这是中信泰富19年第一次亏损时,全场静谧。其实这种亏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那个时间点上,是没有人看清楚澳元是升值抑或贬值。他只不过打输了这一仗而已。
  《齐鲁周刊》:既然可以理解,他又何必辞职?
  吴晓波:这一点我也蛮奇怪的。但是这至少表明他很负责。
  其实2008年,中国很多大的公司都输掉,你看中铝集团输得很惨,利润同比剧减98.7%;宝钢赌的铁矿石输得也很惨,宝钢铁矿到今年4月份才消化得完。中石油、中石化赌石油的期货也输掉了。但是也没听说这几家的董事长要辞职。跟这些相比,中信泰富的损失不是最大的,但是荣智健辞职了,这说明他愿意也已经对这件事情负责了。
  当然,这个事情到现在还看不清楚。香港警方虽然介入,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违规,也不知道这个违规本身是否构成欺诈和欺瞒行为。如果是事实,是否涉及到荣智健本人现在也还不知道。
  《齐鲁周刊》:这种“世家风度”是不是也给了荣智健一定的压力?舆论说荣智健是戴着“镣铐”的商场舞者。
  吴晓波:他是红色资本家的后代,肯定也有相应的压力,毕竟他以及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是大众最关注的问题,甚至远远高于中信泰富公司的命运。荣智健肯定也知道,所以他说“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家族的荫蔽和本人的努力——这种挣扎在所难免。
他的烦恼也是独家的
  《齐鲁周刊》:荣智健曾经多次提到,李嘉诚是自己“非常知心要好的朋友”,这恐怕可以部分地解读他的人生坐标。但是也有媒体评论,说李嘉诚与荣智健有本质区别,李嘉诚是个实业家,而荣智健是个资本家。您怎么评价?
  吴晓波:首先我得说明,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李嘉诚是搞房地产发家的,在本质上跟荣智健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香港那种商业都会文化氛围下,不依靠资本恐怕不太可能成功,像李兆基等都是例子。
  《齐鲁周刊》:荣智健自己也常常拿荣氏家族的“祖训”说事儿。但是让他引咎辞职的澳元赌注似乎是违背祖训的。
  吴晓波:荣氏祖训不只“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一条;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比如“以小博大”。撇开荣智健看荣氏家族的历史,你会发现荣氏的兼并扩张是不可小觑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激进或保守的荣氏祖训可以交替使用,只要与大时代经济形势相符合。
  《齐鲁周刊》:荣氏在企业上的家族制是否有不可避免的弊端?荣智健辞职对荣氏家族的传承有何影响?
  吴晓波:荣智健对中信泰富的控制只能说是“类家族”,说白了,就是中信泰富的大股东而已,谈不上家族企业的弊端。而因为历史原因,荣氏家族从一开始就被树为典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他的烦恼也是独家的。
  这次事件对荣氏家族来讲并非致命打击,荣家也不会就此结束。荣氏从1902年起步,曾经经历过三次致命打击:荣德生、荣宗敬在1929年登报宣布破产,那时候用的是“搁浅”,结果也还没有清盘;1938年荣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因日本入侵而废;1956年的时候荣家仅有的27所工厂被改造了——跟这些相比,荣智健打输仗、辞个职不算什么。
“紫筹股”的三重门
  《齐鲁周刊》:荣智健的子女会不会继续在中信泰富掌控大权?荣氏又将会走向何处?
  吴晓波: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戏称为紫筹股。之所以有这个奇怪的称谓,是因为中信泰富连年业绩优良,被视为蓝筹股,而同时由于荣智健背靠中信集团,又被看做红筹公司,红色配上蓝色,自然就是紫色。
  现在案情还没有完全清晰,不知道荣明杰和荣明方会不会受牵连。以现在的情形看,澳元的赌输可能是他女儿的问题,荣智健的辞职也许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关于改组或者调整结构,至少我还没看到。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股权在握的荣氏仍会继续发展。
  《齐鲁周刊》:此后,荣智健本人要面临怎样一种考验?
  吴晓波:他须得跨越三重门:第一重是财富巨缩之门,他的资产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从35亿美元跌到7.5亿美元,损失高达75%;第二重是祖传事业衰退之门,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这次失误让百年荣家的跨国财团陷入低潮。第三重是司法之门,现在香港警方强力介入,也许,荣智健要承担某些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