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造假调查④病死家畜是如何“跳”上餐桌的(2)
在加工厂的院子西南角记者注意到一辆货车,车下滴答着血迹,车后是一个两米多高的台子,几个上了年纪的工人正忙上忙下。记者靠近一看,原来工人们正在分割动物的尸体:一位工人正割下死猫的头,另一位工人负责肝脏的清理,拿铁锨的工人将分割后的动物尸体分门别类装袋,场景赤裸而血腥。
这些被处理干净分割完毕的动物尸体直接走上了我们的餐桌么?记者在走访另一家肉食加工厂时得到了这家老板的“慷慨”答复:“我做的这一块就是分割往外运,酒店包包子。”老板随意踢了一脚脚下的死猪继续说:“这是刚刚进来的货,正要分割。”
据知情人介绍,这样的加工厂主要做两方面生意:分割动物尸体卖肉,晒干动物毛皮卖皮。果然,在随后的这家加工厂院子和台子上记者发现了成千上万只动物毛皮。
为了弄清楚这些死货的真正流通终端,记者先后跟随几辆前来运货的车去探了个究竟。
一辆面包车停在蒙阴县坦埠镇的一个村庄里,路边就是一家饭店。记者从面包车边走过,瞟见车里有几个大盆和大桶,里面放满了鲜红的肉。记者走进这家饭店,几个客人还在用餐。老板热情的介绍:“熟猪肉14块钱一斤,狗肉7块钱一斤,我们家的东西很便宜。”
一个小时后,饭店里的客人走光了,小面包车的门才被拉开卸货。
另外一辆皮卡车在赵裕村北口稍作停顿后加速直奔临沂方向。记者看到,这辆皮卡车上货不少,都用编织袋装着,垒得高高的,粗略估计有3吨的货物。皮卡车在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的一个饭店门口停了下来,扔下几个编织袋后继续前行。知情人介绍,每个编织袋重量有数,晚上接货的都是老客户不用过秤。
来到临沂市里,皮卡车停在一家冷冻厂门口卸货足足半个多小时。通过肉食冷冻厂,这些成千上万吨的动物尸体肉的去向又是哪里?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
“是肉,更是病毒传染源”
记者从畜牧部门了解到,死于疾病的狗病因主要为犬瘟、细小病菌、腺病毒感染和人禽互传寄生虫病;而死猫的病因为猫瘟,而且死猫多数携带寄生虫,譬如:绦虫、跳蚤。和猫狗一样,其它动物如果是病死或者中毒死亡,体内都会带有病毒,直接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记者拨通了济南市畜牧办的电话,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动物因病死亡后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允许进入流通市场。”其中,无害化处理包括深埋和焚烧等方式。
拿死鸡举例,这位工作人员坦言老百姓平时吃的鸡也有一些是死鸡,甚至是因传染病而死的鸡。只是因为病毒的存活都有一定的环境限制,在经过高温加热后,大部分病毒都会死亡,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但这也并不能保证绝对不会感染。
山东省疾病控制防疫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则很诧异的答复:“有这样的肉么?肯定不能吃啊。”
至于死狗、死猫的尸体应该如何处理,处理后能否进食的问答也不言而喻了。
对山东省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进行采访中,工作人员介绍因病毒死亡的动物尸体如果处理不当会将病毒传染给人,引起人中毒,成为“人禽共患病”。对此类尸体,“绝不能食用”。记者了解到在通常情况下动物尸体会采取深埋的方式处理掉,埋葬前要盖上石灰,杀毒,切断传染源。同时,埋葬点要远离水源至少50米,埋葬深度距离地面至少半米。
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相比,临沂蒙阴赵裕的这家肉食加工厂给动物死尸们穿上了更加华贵的外衣,让“垃圾”变成“佳肴”,却不曾担心这些经过外衣虚盖下的“佳肴”进入人口后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谋财也害命。
(本稿素材为山东有线频道《生活帮》暗访组记者提供)
线索征集电话:05831-85599508 85599515
■链接
食品安全12守则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形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瓜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的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