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关注 >

一起医院创收的典型案件(2)

2009-06-22 22:41 《齐鲁周刊》/ 郑巧 /


  
药剂师自己成了“医药代表” 

 
  一个举国公认的事实是,医院最能创收的部门是医院内部的药房,所谓“以药养医”也是说的这个事实。2008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一位药剂师向媒体揭露了该院多名药剂师变身为各大医药公司驻医院的“医药代表”的惊人事实。


  在这家医院,帮助医药公司将高价药卖给自己服务的医院医院再加价开给病人,这叫“做药”。“做药”的通常都是药剂师,他们的做法是,进药并统计用药情况,满了一个周期,一般是一个月,再按事先谈好的“点”与医药公司结账,再按事先与开单医生商量好的比例分发回扣。


  通常,医药公司给药剂师25个点,或者28个点、30个点,最高给到35个点,其中大部分通过药剂师给了开单医生,药剂师自己留下的是小头。不过,有的药剂师同时面对许多医生,汇总起来,他们分到的好处费不会比医生少。


  该院一位女药剂师就是“做药”高手。她做的头孢孟多脂,很多科室都用,“有的科室一天就开100多支”,每支46.40元,按10个点提成,一天可以得到近500元。加上其他药品,一天可以得到1000多元。更厉害的是,她同时在推销10多种药品,如头孢呋辛、生脉、加迈新等。


  有人替她算过一笔账。2007年11月5日到12月21日,总共一个半月时间,她做了四种药计6600支。其中,头孢孟多脂3200支,合计金额148480元;头孢呋辛1.52400支,合计金额60720元;头胞呋辛1.03000支,合计金额54281元;生脉900支,合计金额25290元。总销售额为280491元,按10%提成,她得到28877元提成。


  这些药剂师越做越精,还将“做药”发展成了“做底价”——那多半已经不是和医药公司做了,而是和药厂做了。这样做来的药当然就是“底价药品”了。由于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医院经营“底价药品”的利润翻了好几倍,有的高达八九倍。对于药剂师和医生来说,利润高,提成自然也高。


  但从表面上看,这些“底价药”还是从医药公司进的,因为,“做药”的药剂师会从自己熟悉的医药公司“走票”——向医药公司缴纳一定费用后,从该公司开出发票。


  无论是不是“做底价”,事实上,只要参与“做药”,药剂师的身份就模糊了,暗中就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医院的人,买药的人;又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人,卖药的人。一句话,“做药”的药剂师自己成了“医药代表”。


  药剂师直接成为“医药代表”其实就是推销人员,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虽然,我国现行的药品采购制度不允许医院直接从药厂进药。但他们有医院制定的土政策以及院长撑腰。


  由于药剂师拼命“做药”,医生拼命给病人开药,该院的药品收入成倍增长,2008年突破6000万元大关。“做药”的药剂师因此成为头号功臣,备受宠爱。即使“做药”的劣行于2008年1月曝光后,这些药剂师也没有受到批评,相反,药剂科还被该院评为2008年度的先进单位。


■链接


“如今不怕生病,就怕检查。”


  哈尔滨一女童随母亲和外婆到杭州旅游,因临时发病,到杭州某医院做“阑尾割除”手术。她的母亲看见医院出具的药价清单,不禁吓了一大跳:7天住院时间,女童所做的化验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系列检查,还有lg全套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凝血谱分析全套检查、生化全套检查等,总计104项。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术后还做了艾滋病检测。


  广西南宁市年愈古稀的伍玉珍老人摔折了骨头,被家人送到该市一家公立大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医院对她进行了“艾滋病毒测定”、“梅毒检验”等项目的检查。加上治疗,这位老人总共花去8000元。


  
500万元“中国第一号天价医药费”  

  
  74岁的翁文辉是哈尔滨一所中学的离休教师。2005年6月,他因恶性淋巴瘤并发症被送进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在67天住院时间里,他的家人向医院缴纳了139.7万多元医药费,加上医生建议的自购药,总支出超过了500万元。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撒手人寰。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翁家对那一摞厚厚的收费单产生了怀疑:收费单上记载着病人使用过一种叫氨茶碱的药物,但翁文辉对氨茶碱有着严重的过敏反应。几经努力,翁家从医院复印到部分病历资料,这些病历带来更多的疑问:有一天,医院给翁文辉输了83袋血,收血费22197元;翁文辉去世两天后,出现了两次胸腹水常规检查,收化验费64元……

 

廉价常用药买不到


  2006年10月22日,在上海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位名叫罗森的儿童正在等待一种救命药——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针剂。这种只有2元多一支的药,因为利润太薄已经停产。


  在这之前,他的家人寻找此药已经两天了。21日,寻药帖出现在网站上,吸引了无数志愿者和网友的关注。而这天上午,医院已经下达了第一张病危通知单。下午3点,志愿者终于打探到,那年6月,有个患儿在江苏兴化找到过这种药!


  大家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兴化那家国药企业,可是那家企业已经不生产这种药了。不过,那家企业答应代为寻找。又过了半小时,让人振奋的消息终于传来了:“复方磺胺甲恶唑找到了!”


  湖南省人民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交给记者一份清单,上列36种短缺药品:丙咪嗪片、脑复新片、维生素K4片、甲硝唑片、四环素、碘化油……这些药品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价低、效优。


  文据《法律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