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社会记录 >

信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0-07-09 23:25 《齐鲁周刊》/ 马军 /

信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探访上海世博会信息通信馆

 

    在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防御。


    在机器工业时代,“圈地运动”把农民赶入城市,从而获取了廉价劳动力,城市又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场所。


    在信息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就不仅是历史上的城市所能给人们带来的安全、富足这么简单。信息时代的城市,将承载人类更多的梦想。

 

    电灯照亮黑暗、电话传音千里、飞机翱翔蓝天……


    每届世博会都会涌现出一批新事物,让原本梦想中的蓝图近在咫尺,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推动。本届上海世博会,通讯技术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着,在世博会信息通信馆,参观者将真实感受到超越时空、突破感官、跨越物种的未来信息生活。

 

跨越千年的“梦想之旅”


    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了南北战争后的首次世博会,贝尔发明的电话成为那届世博会上“最值得惊异的东西”。而在中国,通信史的溯源比世博会要早上千年。


    “西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故事众所皆知,而《电话一百年》中提到,公元968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叫“竹信”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1900年,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古老的邮驿制度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而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成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或许由此,两个ICT小精灵“咕嘟”和“叽呤”一边感叹人类通信巨变,一边介绍起上海世博会信息通信馆:信息通信馆外围是由6400块大小一致的六边形往复拼接而成的“蜂窝外衣”,整个场馆没有一处拐角,宛如流动的波浪。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场馆呈现一种带有钢琴漆光泽的白色;夜晚,就变成一件流光溢彩的“真丝衣”。原来,每一个六边形蜂窝后面都有一个LED节能灯,夜幕降临,通过对LED灯光的精确控制,“蜂窝外衣”将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它也因此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梦想的礼盒。


    体验梦想之旅,自然少不了开启梦想大门的“钥匙”——ICT手持终端。通过这台为世博会首创的ICT手持移动终端,体验者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梦想档案。ICT终端实际上是依靠庞大而精密的无线网络和性能强大的现场服务器,确保与RFID(电子标签)设备双向交流顺畅,使人们在参观过程中有众多互动体验。


    在主展区,一个由533个屏幕打造的“沉浸式梦幻剧场”里,参观者将体验到未来的信息生活:东东放学回家后,冰箱会向他打招呼、辅导老师的身影出现在墙壁瞬间变成大屏幕上,给东东开起“小灶”。其后,东东通过墙壁上视频系统向国外的医生咨询,远程诊断,然后借助纳米机器人为爷爷的腰椎进行远程手术……


    其实,在信息通信馆,ICT终端全程伴随参观者的每一项体验,能够通过该终端与展演现场互动,尤其是能够主动加入世界上首个多维互动网络,而参观者在体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也都将自动归档。并且这些资料不会因为在离开时交还ICT终端而不复存在。只要凭借最初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信息通信馆的网上展馆,就可再现并延续梦想。


    梦想的礼盒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与自然、建筑、科技多重沟通的地方,也是孕育和激发每个人信息通信梦想的地方。而这更像是中国电信对未来信息通信发展方向的探索。“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存在任何障碍。信息技术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相同的资源,信息的力量将抹平性别、国别、语言等带来的差别。”展馆工作人员告诉《齐鲁周刊》,“基于各项信息通信应用,人们可以突破时空阻隔、物种界限和以往的视听体验,无拘无束地进入一个无限沟通的世界。”

 

上海世博会背后的英雄


    是谁让世博会的组织领导者、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坐在巴黎的办公室里,遥控上海滩世博园区内的变化?


    是谁奉献出1000个全球眼高清“大眼睛”,让世博会建设工地和展览场馆处处看得见、时时望得清,平平安安建世博?


    是谁构建起上海的无线城市网络,用海陆空三种互联网高速通道立体化、全方位、无间断地让上海世博会与世界“同处一个村里”?


    是谁突破时间、地域和语言限制,让地球各个角落的网民足不出户,多视角游览3D世博场馆,身临其境地体验世博盛况?用崭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创永不落幕的“数字世博园”……


    中国电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中国最大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事实上,自2006年9月27日,中国电信正式签约成为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以来,即积极致力于运用综合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和服务优势,全方位服务世博,实现“信息世博,触手可及”的目标,更是以全方位的世博通信服务保障,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之愿望。在此后1212天里,中国电信在上海全力推出了天翼EVDO服务世博;率先建设的“城市光网”,让申城百姓享受到了光纤到户的快捷便利;IPTV用户达到100万,上海成为“国内IPTV第一城”。此外,其落实“高新科技应用展示方案”,深入研究基于LTE第四代移动通信属全球范围首次商用试点、采用IPV6技术世博村实现智能家居新生活、采用高清IPTV视讯技术享受视觉盛宴、物联网、城市光网、多语言识别系统等最新技术的成果及应用等。


    据上海世博局信息部部长周卫东介绍,中国电信为世博组委会超前设计、精心搭建了一个全功能的世博信息管理网络,该信息网络上承载了世博的众多应用系统,从世博会管理系统专网、世博局办公网、世博局视频监控网络,到世博局办频会议网络、世博局电视传送网络、网上世博会CDN等一系列信息管理专用系统。而这些保证了开幕式有条不紊地进行,以及门票销售、场馆日常运营管理等不可或缺的世博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中国电信还推出多项自主新技术、新产品,更好地服务世博。如安装在海事巡逻艇上的“移动全球眼”、将纳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自动语言翻译系统应用于962010世博多语言热线、为世博主新闻中心提供的高速网络传输服务及针对世博会游客创新了酒店翼通、天翼手机对讲、世博云手机、世博信息亭等十几种新服务。

 

信息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蒸汽机、电灯、电话、汽车及飞机……这些重大发明无不从世博会走进人类生活。


    那么,本届上海世博会哪?在信息通信技术向纵深发展、人类携手迈入信息社会之际,大量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利用和展示,这些技术中谁将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明珠?


    在上海世博园新闻中心,《齐鲁周刊》记者着实领略了一把光纤通信的魅力:一张11兆的图片文件,在瞬间便被回传至济南总部,酣畅淋漓之感顿时涌上心头。后来,本刊了解到这源于中国电信在2009年就开始实施的“城市光网”计划。


    据悉,“城市光网”行动计划是中国电信为响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配合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和亚太信息枢纽而制定的重大发展计划,也是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信息化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据规划,三年内中国电信将在上海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能力。


    据中国电信山东公司总经理刘平介绍,山东部分城市已启动了“城市光网”项目,这意味着个人接入的带宽瓶颈将被一扫而空,大量丰富的高带宽业务将随之而生;有了“城市光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就有了坚实的网络基础,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城市光网”是一条超高速信息公路,那么中国电信提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则是高速公路上的各色车流进行了畅通无阻的管理。借世博会契机,中国电信在全集团和上海市率先建成了物联网公共统一接入管理平台,推出多项物联网在世博会上的应用。安装了Telematics系统的概念车可实现车况远程诊断、车辆远程控制、GPS导航、信息服务等多种先进的功能,并能为乘客提供游戏、音/视频点播等多种娱乐节目。也就是说,像医生通过监测手环便能预知一个孕妇的具体分娩时间,并及时安排就近医院车辆接送病人,这种我们在美国大片里经常看到的互联网生活已成现实。


    “中国电信此次在世博会上推出了‘城市光网’、‘3G演进网络’、‘下一代互联网(NGI)’、‘物联网应用’、‘3D高清IPTV’、‘天翼应用云计算’、‘天翼手机对讲’、‘多语言识别’等八大科技亮点,十大科技新产品的应用。”中国电信山东公司负责宣传人士告诉《齐鲁周刊》,“这些应用将在世博会后飞入百姓家,而山东将作为首发推广地区,将全面对这些新业务进行推广应用。这意味着山东消费者实现信息生活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