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

我们身边的转基因

2013-06-24 06:47 未知/ □麦岚 /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争十年。撇开“转基因”的是非不提,我们身边又有多少“非转基因”却被冠以“转基因”的名号?又有多少“转基因”围绕在身边我们却不知道?

 

  你的食用油“转基因”吗?

  毫无疑问,食用油是人们接触最多的转基因食品。

  记者探访泉城路一家超市的粮油专柜发现,这里陈列着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品类,记者分别在五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福临门一级大豆油、多力食用调和油等食用油的配料表里看到转基因的标识。净含量五升的金龙鱼菜籽油的配料表上写着:菜籽油,食品添加剂(TBHQ),菜籽油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油菜籽。

  据销售人员介绍,目前专柜里有10多种食用油有转基因标识,但大多食用油的配料表的标识上写着:非转基因原料。“前几年人们只是看品牌和价格,现在标着非转基因字样的品牌货往往比促销货的销量还好。”

  目前,国家对5大类17种食品或产品,要求必须进行是否转基因的标注,涉及品类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番茄。也就是说,这几类品种相对容易识别是否转基因产品。

  “食用油脂中是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的。”近期,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讲述了食用油与转基因之间的微妙关系:“转基因主要是存在于蛋白质中,各类油料无论是通过压榨还是浸出工艺制油,蛋白最后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油脂中是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

  “隐形”的转基因标示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早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扎根。

  1997年,中国第一次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至今,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存在16年。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作转基因大豆油的生产原料和牲畜饲料。

  目前,大米、大豆、胡萝卜、土豆、玉米、西红柿、木瓜都有转基因农产品。其中玉米使用转基因的历史最早、范围最广、数量最多;还有夏威夷木瓜,绝大部分也是转基因产物。中国自己种植的转基因植物还包括棉花、杨树、牵牛花等。其中,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转基因食品在洋快餐中广泛使用,如番茄酱、玉米棒、薯条等。他建议,未成年儿童、育龄期的男女、孕妇等,应该慎重食用转基因食品,尽量减少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不少由转基因农产品制成的“隐性”转基因产品也在中国市场时有出现。比如,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调和油、大豆油和豆制品,以及使用转基因食用油制成的休闲食品等。

  与美国、欧盟相比,中国目前采用最严格的定性标识方法,即食品产品中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就一定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

  不过,据记者调查,除了转基因食用油的原料说明中会有“本品大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或“本品菜籽油加工原料为转基因菜籽”的小字之外,其他豆制品,例如豆瓣酱、酱油、豆腐等,对“原料基因”标注者甚少。而一些使用食用油的休闲食品更不见任何“原料基因”标识。

  绿色和平的转基因安全清单

  转基因安全与否的问题争论了十年,许多人谈之色变。

  有人微博称“美国的转基因土豆削皮、切丝仍然变黑,中国土豆削皮切丝永远不会变色”,就有大量网友实验晒图,虽然最终结论是“谁家土豆都变色”,但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心可窥一斑。

  人们利用各种经验进行转基因食品辨别,个头太均匀颜色太鲜艳的,不要;非传统地道味道的,不要;非当地时令菜蔬的,不要:他们的论调是,别跟我说农业技术发展飞速反季蔬菜是长途运输来的,我担心是耐寒和耐高温转基因所得,关于安全,宁可错杀三千。

  绿色和平是最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组织之一。他们曾多次调查制定避免转基因的食物清单。2010年底到2011年4月份,绿色和平在北京、武汉、广州和香港等地市面上的婴儿食品、快餐米饭,及米粉进行了随机取样,共购买103份样品,并送至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调查覆盖惠氏、多美滋、雅培、雀巢、伊利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1份惠氏的“S-26爱儿素婴儿配方豆粉”和1份伊利的“胡萝卜营养米粉”样品中被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

  在绿色和平公布此次调查结果当天,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薛堃博士分享了他最近的相关研究发现。通过对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Bt63(华恢1号)”与其对照品种非转基因水稻“明恢63”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非预期效应出现的可能根源,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