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中国没必要在转基因商业化上敢为人先
在著名植物学专家、中科院博士生导师蒋高明看来,有关转基因的争论从来不只是科学争议,而涉及文化、社会、经济乃至政治。而争论的底限就是“转基因主粮不能商业化”。
转基因主粮不能商业化
《齐鲁周刊》:农业部批准三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引发外界“闪批”猜测,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又开始了,从食品安全到经济,到政治。
蒋高明:最初抛出转基因概念,其假设是中国粮食不够吃,需要增加粮食单产。当时有人提出“转基因是唯一的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
渐渐转基因问题的争议不只是科学争议,成为社会、文化、乃至政治问题的争议,科学利益共同体主导了中国粮食主粮商业化种植。这个批准过程是不透明的,决策是不民主的。在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呈现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应接受阿根廷、巴西、印度盲目推广转基因大豆、棉花的教训;接受国产大豆、棉花被他国鲸吞的教训,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产业。
《齐鲁周刊》:那转基因技术能够增产吗?
蒋高明:水稻单产的记录目前仍由我国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所保持,长期进行转基因技术研发的美国,其水稻单产水平落后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还没找到作物中所谓的增产基因。而且我国不存在粮食短缺的现实危险。
《齐鲁周刊》: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底限在哪里?
蒋高明:转基因科学技术中国人一定要搞,而且要集中力量搞,要像当年中国人搞“两弹一星”一样,搞出来是吓唬人的。但是转基因主粮不能商业化,小一点还可以做做,比如烟草。大米、玉米、小麦、花生、大豆不能搞,现在所有品种几乎都覆盖了,已经覆盖到中药。
由转基因专家带头长期吃转基因食品
《齐鲁周刊》:我国有必要在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上“敢为天下先”吗?
蒋高明:各国对转基因都很谨慎。日本、德国的人均耕地并不比我国多,但坚决拒绝主粮转基因。即使转基因技术的策源地,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亦不敢对其主粮小麦进行转基因化。作为主粮,水稻在全球范围内都未进行商业化种植。中国既不存在粮食短缺现实危险,又不存在粮食短缺前景,所以没必要敢为人先。
《齐鲁周刊》:许多专家都在阐释转基因“为何不可怕”。
蒋高明:我还是那个观点,由转基因专家带头长期吃转基因食品。
每一个搞转基因食物的都说食品没有问题,那么他们应当带头食用。仅食用自己的转基因食品还不能说明问题,还必须食用其同行搞的转基因食品。
将一日三餐中的90%以上食物改为转基因的,从粮食、蔬菜、肉、奶、水产、水果以至于猪羊等动物,至少连续吃十年以上。试验在媒体监督下进行,这样所有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将不攻自破。
我们担心的是,目前搞转基因大跃进,将人类适应了上万年的食物几乎全部转基因了。目前已经对上百种农作物进行了转基因手术,包括中草药,颁发转基因安全证书达1110件,其综合效果是大大降低食物的安全性,降低了人类的免疫能力,造成灾难性的健康后果。
《齐鲁周刊》:现在很多单位为了避免转基因等食品安全问题,都吃特供了。
蒋高明:是挺多的,很多单位自己承包或者建设农场,还到弘毅农场来学习,其实反映的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尴尬。
未来农业之路在生态农业上,我们也在农场里做了很多实验,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所谓的六项现代农业技术,将农民手里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小麦玉米周年亩产2000斤粮食以上)。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