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达:公共的上半身VS私欲的下半身
我们要上半身的表达,要精神的自由,于是有了微博;我们要下半身的释放,要两性的彻底自由,于是有了微信。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空间,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私密世界。不知不觉中,你就发现,我们都变成了另一个人,一面关注着公共事件,一面把异性的身体高高挂起。
上半身:我要说话,同时禁止你说话的权利
刘铁男落马,源自微博。
去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通过微博,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称其涉嫌学历造假、有作风问题,与商人倪日涛结成官商同盟。
我国微博客用户已经超过4亿,互联网正从“e时代”进入“微时代”,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使网络信息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姚晨依旧是微博上受关注的焦点,关于《收获》和《读库》两本杂志的推荐引来众网友的追捧,成为她的微博上最新的事件。
依旧有那么多人在昂扬着头颅,任志强愤怒地说:“公民就是公民。权利应是平等的。把官民对立,把贫富对立,就等于承认公民非平等的关系。就会官大于民,而民无法制约官。就会富当代表而贫被代表。保护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就是宪政。”
公共知识分子抓住了微博这个传播利器,把自己的思想、信念以及脑汁往外倒,他们在试图改变着什么,他们认为围观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力量。
微博是一种公共表达,名人在上面掐架,关注和被关注本身也成为话题。言多必失,不言语也是一种错。陈坤对赵薇不言语,就引来两人失和的传言。
喊杀成为微博的标准语言,中国男孩在埃及文物上刻字,引来一片喊杀声。正义成为微博的护身符,以正义的名义,微博也开始失去理智。人们的上半身疯狂了。
《人民日报》忍不住生气了,且发出了严厉的批判:“微博上还活跃着一些人,打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旗号,却背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与良知。他们的基本言论价值立场就是反对,唱反调,而不论是非曲直。基本价值结论最终都是政府失德、无信、作恶,而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不分个别和一般。基本言论载体就是故意捏造、剪辑一些所谓的历史阴暗面、领袖人物丑闻,而不辨真假。如此貌似为公共、公众呐喊,实则煽动、鼓惑,惟恐天下不乱。”
下半身:微性时代?偷情时代?约炮时代?
微博当道,上半身肆意横行,下半身无处可逃,于是就有了微信、陌陌,你的风花雪月、你的寂寞骚情开始招摇过市。
有一个小伙,性格开朗、工作不错,但一直苦于没有女友,便去找禅师点化。禅师看了他一眼,指指手机,摇摇手,不发一言。小伙顿悟,但俩月后又来找禅师:“我听从您的建议,远离手机,远离网络,热爱生活,可还是找不到女友啊。”
禅师听了摇摇头:“我说的是用微信,摇一摇。”
曾几何时,QQ登场,面对随之而来的网恋、一夜情,卫道士狂轰滥炸,人伦何在!其实,QQ还算是传统交往方式的延伸,我想你了,就翻过两座山来看你,或者修书一封表达内心炽热,这和在QQ上相约,互诉衷肠没有本质区别。网络有罪,毕竟也生产出了爱情,因网恋而结婚的大有人在,你听说过因微信摇一摇结识而相恋、结婚的吗?
而今,微信、陌陌、遇见……认识一个和你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陌生人变得越来越便捷。一个移动手机终端,摇一摇,搜索附近的人,获得一段浅尝辄止的两性关系正变得越来越轻而易举。
微信刚出来时,上微信是一件很单纯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微信和“约炮神器”挂上了钩。时代变了,味道也变了。屌丝问:“我有一个两亿的项目,有兴趣一起做吗?”“女神”欣然回答:“好啊。”两人心知肚明,不管什么开场白,最终的目的就是约炮。
有人跑到顶楼拿手机使劲摇,别人问他在干啥呢,他说:“我在等飞机,想加个空姐的微信。”有人抱着电脑使劲晃,说是试试电脑能不能摇。有人摇了几十次,每次都是那个40岁的大叔,几近崩溃,大叔发来邀请:“咱俩凑合着聊吧,搞基也行。”
微信彻底改变了人伦。摇一摇、附近人、漂流瓶……这是微信的时代,也是偷情愈发廉价、随意的时代。
手累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摇一摇,另一种还是摇一摇。一种在摇自己,一种在摇别人。
危险机遇共生,真情假意并存。性,不再是洪水猛兽,却变得无微不至和微不足道。陌生人不再陌生,却也不熟悉;自己对自己不再熟悉,却也没有陌生。我勾引出了你的人性,你吞噬了我的荷尔蒙。
标签、头像、图片、个人简介、地理位置等碎片信息被移动终端捏合,虚幻和现实交织出社交新图谱;女在展示,男在猎取,摇一摇,聊一聊,一分钟内天涯变咫尺。
新生代的两性关系进入微性时代,更简便却不单纯,更快速却不持久,更私人却不私密。
“约炮实录:一月摇微信,拿下十女子”,“我的约炮经历,有图有真相”。类似的网络帖子早已甚嚣尘上。你永远不是最核心的那个,就像中彩票,大奖天天有,何时到你家?真真假假难以言说,但你应该确信,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但你的内心为什么越来越空虚寂寞冷?
寂寞,只是一夜;求欢,只是瞬间。你需要填补的,是另一个空虚的灵魂。
LBS伦理:“我一生中遇到过成千上万个身体,并对其中的数百个产生欲望,但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
打工女孩微信摇一摇摇出色狼,引杀身之祸;
19岁女孩乱用微信摇一摇,被强奸;
一男子微信交友陷“男扮女装”圈套,被骗4万;
62岁婆婆微信摇一摇,被骗走10万元;
毒贩用微信“摇一摇”揽生意;
……
前人血淋淋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微信有风险,约炮需谨慎。
如果你不想被艾滋,一觉醒来发现肾没了,被仙人跳,或者抱着约炮的目的却被强奸(有点无厘头),或者遭遇变态杀人狂,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拒绝微信,远离摇一摇。
美国“离婚在线”的数据显示,2012年,该公司所处理的五分之一的离婚协议书都提到了Facebook。但这并不能解读为Facebook推高了美国的离婚率,实情是,想逃离婚姻的美国人找到了一个好用的工具。微信也仅是一个工具,淫荡者在里面找到淫荡,君子在里面找到君子。
“我一生中遇到过成千上万个身体,并对其中的数百个产生欲望,但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写道。每个人的欲望都是特殊的,不管工具如何变化,人们追求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其实,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有各种欲望。微信使人的欲望表面化,随意化。没有微信,你的欲望也依旧存在,只不过它在你的心底潜伏着,为了日后供你消遣,默默地忍受孤独。
微信是一种病毒,它正用自己的方式席卷这个飞速发展、日益技术化的世界,它波及的范围有可能越来越广,在科技面前,我们心存敬畏,我们哀叹无法与科技相抗衡,但是同时也无法想象没有科技的日子。微信作为一个怪兽有可能会失控,在对别人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会伤及自身。
■链接
“微”里也有潜规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有区分,微信更大众,陌陌更“贵族”。在微信上,你的选择不多,但几率大;在陌陌上,你的选择多,但几率小。
工具打磨好了,于是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
一首近日流行于网络的歌曲《摇一摇》唱出了寂寞男女的心声:“我的寂寞似火烧谁来陪我聊,打开手机瞄一瞄妹妹长得俏。都说男人不可靠我把真心掏,哥的魅力挡不了看你往哪跑。妹妹穿的好新潮眼神像毒药,一个销魂的微笑心也融化掉。请你做我的宝宝Mua要抱抱,你是我的小小猫喵喵喵喵喵。如果感到寂寞你就摇一摇。”
约炮者也有级别之分。初级者会选择拐弯抹角,约出来吃饭,再转悠一圈就转悠到酒店去了;高级者会偶尔小炫一下,头像是经过深度美白过的,男的露车钥匙女的露事业线,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高帅富白富美气质,能俘获一群站街女和一群“饿屌丝”;终极约炮者,彼此心知肚明,要的就是云里雾里的感觉。
半夜摇一摇的大都心里有事儿,你摇到的空虚寂寞屌丝男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男人在指责女人不够矜持,或不够淫荡,看具体什么情况。女人在指责男人不够狂野,或不够绅士,也要看具体什么情况。“已有女友,拒绝添加”是男人的绝好挡箭牌,明摆了就要和你一夜,也仅仅一夜;“已有男友,陌生人勿扰”是女人的护身符,阻挡了初级约炮者,却引进了高级以及终极约炮者。
一般的情况是,男主角出差或寂寞的时候随便约一个。而女主角的理由很多,有孤单寂寞的,有报复男友的,偶尔有携带病毒(比如艾滋病)报复社会的,求刺激的,好奇作祟的,性上瘾的,求SM的……百花齐放各种各样。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