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张新建和他的“鲁剧气场”

2015-08-14 20:26 未知/ □本刊记者 贾文佳  /

  作为山东影视导演,张新建与鲁剧的最近一次交集是山影制作的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该剧成为第二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大赢家,再次呈现出鲁剧的辉煌。

  8月7日下午,张新建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面对记者,花甲之年的张新建谈他在新疆野战部队的苦乐、他进入山影三十年的历练、他对当下电视剧市场的深度思考和对鲁剧精神的坚守……他的身上似乎也有一种强烈的“鲁剧气场”。

  从《孔子》到《老农民》:

  鲁剧从来不跟风

  初识张新建,他给人感觉特深沉,满脸忧国忧民状。其实,聊开之后就会发现,他能侃能乐,浑身透着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洒脱。

  作为导演,张新建与鲁剧的最近一次交集是去年年底山东卫视的跨年大戏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该剧讲述了由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其实按剧本的话,它最少应该能拍到80集。”坐在记者面前,叼着烟斗的张新建开始“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没办法,后来为了赶进度开始大量删戏”。

  作为鲁剧的领军人物,张新建从最开始默默无闻的场记到担任《闯关东》总导演,可以说见证了鲁剧的发展, “我们这一批人在中国电视剧的起步、摸索阶段就已经开始鲁剧的创作,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创业阶段的人也都很勤快,那时人人都是踏实做事。”

  张新建成名于1992年,一部电视剧名作《孔子》的问世,让张新建触摸到了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本质。“《孔子》从1988年开始筹备,那时我才34岁,拍完我38了。” 如此长的制作周期,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如今导演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投资方把营利当做第一目的,他们不会像鲁剧这样拿出一两年甚至三五年的时间去筹备一部戏。”

  在张新建看来,这些年整个电视剧市场产量上去了,但是“真正有思想,负责任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作品越来越少”。这种大环境下,鲁剧从来不跟风。“近几年鲁剧受欢迎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鲁剧的原创性。”而他更把剧本的独特性当做是否接拍的首要考虑因素。“光做流行性,没有流传的价值,这样的作品没有意义。”?

  一个老济南的“闯关东精神”

  小时候,家住济南大杂院的张新建和很多小孩一起看一台黑白电视,那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红遍全国的知名导演,而作为一个喜欢思考的创业者,他在作品中肯定会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或浅或深的带有一些自己的价值观或者世界观。

  1969年,15岁的张新建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当兵。茫茫戈壁,没粮、没菜、没房住的艰苦条件下,他们一群年轻人盖营房、养猪,闲暇之余唱歌、跳舞、说相声。“还抽空看了《家》《春》《秋》《雷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六年后,张新建作为退伍军人转业至济南炼油厂。后来,中戏到文艺活动较多的炼油厂宣传队挑选学生,“因为我之前参加过部队战士演出队,形体、声乐这些项目还没有问题。”经过三次考试,张新建最终得以被中戏录取,当时文革刚结束,老师比学生多,所有老师都憋着劲重新开展文艺工作,学生们也都很拼命。” 中戏毕业之时,“山东正在筹建山东广播电视网,我觉得电视将来会有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张新建就跟“现在媳妇,当时的同学说咱赶快回山东先成家后立业。”

  当初,他初试身手,执导《宋江》,深秋时节赶上一场下水戏,有位演员有点打怵。尽管那几日张新建突患急病,晚上打吊针,白天上现场。可当时他“咕通”一声站在了泛泛的河水里,说:“我陪着你!”全组上下就冲这玩命劲,九集《宋江》创下了当时古装连续剧当年投拍当年完成的全国纪录。

  2008年是张新建大丰收的一年。由他担任总导演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红遍大江南北,在第七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上力压群雄,一举囊括七项大奖。《闯关东》火了,张新建也火了,而这把火也点燃了人们对“闯关东精神”的认可。

  拍《闯关东》时,张新建带领剧组转战东北、山东,而且时间跨度也非常大。《知青》更是跨越八个省份拍摄,“当时在黑河半夜零下60多度,有一场三个知青在暴风雪中艰难行进的戏,拍完那几个孩子都冻哭了”。问及为何总是选择如此有挑战的剧本,张新建淡定地回了一句,“拍戏没有不难的。”

  中国影视剧行业的“意识贫困”

  “《闯关东》是2006年拍的,明年就十年了。”张新建和他的团队做《闯关东》的时候没想到后来播出效果那样好,收视率到了27%。“好东西能流传千百年,因为它是人类的文化,反之可能就是人类发展的垃圾。”

  问及将来是否会考虑拍电影,今年62岁的张新建断然说不。“像我们这个岁数,拍一部少一部。陈凯歌如果就按他霸王别姬的路子走,张艺谋如果按照《红高粱》往下走,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第五代导演就应该坚持自己,贾樟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不是挺好吗?”

  在张新建看来,这都是“贫困惹的祸,一个是精神贫瘠,一个是意识贫困。”大片意识首先在于对人性的雕刻、深度,能不能被人类所认可。而触动人性的东西一定能被全世界所认可,只是现在没人去深入思考。

  在当下电视行业浮躁的大背景下,很多人把路走歪了。之前《知青》所有主创的费用,占整个投资的35%,“这恰恰和某些剧在成本上的配置是倒过来的,很多剧演员一项的费用就超过六成,那制作质量怎么保证?”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鲁剧就是自觉中做的。”张新建说,中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基本上过去了,要想从头再来必须从根上先做好艺术教育,让大家踏踏实实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