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徐瑞明:互联网创业的“新”与“旧”

2015-08-02 17:50 未知/ □本刊记者 王欣芳 /

   

  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再到如今的“互联网+”,26岁的山东机客网络技术公司董事长徐瑞明已在行业内耕耘十年。作为“旧人”,他跻身《福布斯》“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在《齐鲁周刊》2006年精英人物评选中,当选为年度经济人物,并被喻为“山东小盖茨”。作为“新人”,他创建众创空间,希望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孵化下一个“小盖茨”。

  

  “没飞起来的猪”

  7月25日,在一场“互联网+创业”的高峰论坛上,徐瑞明与商业作家、知名出版人以及其他几位创业者圆桌围坐。88年生人的他穿着墨绿色衬衫,很自觉的坐在最旁边的位置。圆桌上讨论创业潮的“C轮死”和“上市泡沫”,徐瑞明一脸淡定。后来被主持人问起感想,徐瑞明才开口道:“这些我都经历过。”

  27岁的徐瑞明已经是位互联网创业领域的“老人”了:16岁出走大学校园,创立个人工作室,跻身国内6大“闪客”;19岁获得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资金注入组建银光网络(中美合资公司),并在美国OCTBB板块成功上市;20岁-23岁投资成立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大手机增值业务(手机娱乐)公司,成为山东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这份履历看来相当可观,但徐瑞明却自称曾是只“没飞起来的猪”:“2007年在美国上市,过了一段闭着眼都能赚钱的日子,但因为美国遭遇经济危机,再加上不熟悉国外上市公司的操作规则,摔得很惨,当时手里5000万股股票,从4美元跌到了25美分。”

  徐瑞明用最后的资金“东山再起”。当时“15”开头的手机号刚刚推出,徐瑞明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手机用户身上,凭借盈利可观的手游和应用商提供代扣费业务,2010年,“机客”营业额超过千万。

  “当时4成国内手机用户使用诺基亚,我们开始投放手游应用,进行大量出厂预装。”只不过,市场好像跟徐瑞明开了个玩笑。苹果手机入行、安卓系统发布,诺基亚和塞班系统几乎顷刻间失去了市场青睐,当时徐瑞明的仓库里还有两三千部预装完毕的手机,“投资三千多万元把游戏应用安装上,却发现手机用户抛弃了我们。”

  “众创空间”的孵化理念

  2012年,徐瑞明果断甩开塞班时代遗留的各种包袱,推出“机客云助手”等手机管理软件方面的产品。这一年,24岁的他以5.1亿元身家跻身《福布斯》中文版首度推出的“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一时间,“山东小盖茨”等赞誉扑面而来。

  创业十年,徐瑞明一直深耕移动互联领域,从一间工作室成长为集团。目前徐瑞明集团旗下不仅有七家科技网络公司,还有置业公司、金融公司等其他5家公司。其中,机客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手机应用内容提供商。机客网应用商店目前拥有超过80万种各类手机应用资源,而且在以每天1千余款的速度增加,机客网拥有注册用户480多万,正在谋求上市。

  “创业开始一直是轻资产,大部分业务在线上,但现在我开始了线下的探索。”徐瑞明告诉记者,他希望将自己的创业过程分享给更多创业者,希望他们能避免自己做过的糗事犯过的错误。从去年开始,他借鉴TechShop、Fab Lab、Makerspace、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等国内外几家创客空间的经营理念,着手建立“众创空间”。

  这个名叫科技鑫城的青年创业园选址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助推创业梦不仅是提供资金这么简单。”据徐瑞明介绍,众创空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的服务包括微电商技术、网络营销等专业知识培训、产品、资金、渠道以及办公场所等等。根据规划,众创空间旨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临沂市作为全国的第一个试点,如果工作开展顺利的话,将进行全国推广。

  互联网泡沫知多少?

  《齐鲁周刊》:目前移动互联、互联网+领域创业热情高涨,作为“老人”,你感觉十年间创业环境和市场有什么变化?

  徐瑞明: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在变,企业推广、运营的方法也在变,从传统互联网变成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我们面临的竞争更大了。但创业环境好太多了。我组建工作室的时候连“创业”这种概念都没有,缺人缺钱。但现在资金可以找天使和创投,政策鼓励,平台众多。

  《齐鲁周刊》: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再到“互联网+”,您感觉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徐瑞明:创业领域虚虚实实,线上与线下不断融合互补的过程。但概念再高大上,未来一定是与人相关,与生活相关,确定了领域和方向,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技术来做什么事儿的问题了。

  《齐鲁周刊》:互联网创业领域热度很高,存在泡沫吗?

  徐瑞明:肯定有。我感觉能把泡沫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钱多的使不了,但东西没做出来;一种是项目多得眼花缭乱,但是没有可以成为经典项目,缺乏原创性;还有一种是企业不错,融资很多,但是发展不起来。三种泡沫交错存在,最明显的表现是跟风严重。小米火了,一大票追随者开始做手机。某游戏火了,同行们又跟风复制。归根结底还是对创新的关注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