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安娜到王菲:妻子们的革命之路
戴安娜的死亡不能隐藏其婚姻破碎的现实,邓文迪的离婚亦不能错估她已上位的现状。上百年来,女人从敬畏婚姻,到利用婚姻,再至婚姻自由,走出了一条革命之路。
从戴安娜到萧红:
如果我得没有自我而生活,我希望失去你
1981年举行的世纪婚礼最终变为一个巨大讽刺。即便戴安娜因车祸惨死巴黎,也不能掩盖她与查尔斯王子悲剧的婚姻。
这个打破欧洲贵族联姻、开创了王室与平民结婚先河的女人,始终未曾适应所谓的王室生活,于是当她的丈夫、查尔斯王子告诉她——他不能在未来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情妇的国王,还与旧情人卡米拉藕断丝连时,这个女人不但向公众直言“这段婚姻中有3个人”,并且“你不仁我不义”,开始长达五年的偷情生活。
从王子到马夫,戴安娜结婚又离婚所表明的不过是一个态度,“如果我得没有自我而生活,我希望失去你。”
1906年,日本归国的秋瑾,便开时代先河,公然在报上声明和丈夫王廷钧脱离家庭关系。有人说她因革命理想成熟而做出了这个决定,但挥之不去的是王廷钧中秋之夜嫖娼露馅,秋瑾着男装出门看戏报复的传闻。无论“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再热血沸腾,谁也不能断定婚姻之下那些憧憬与失望。
一辈子都在婚姻中逃离与陷入的萧红,既坚定又懦弱,既多情又刻薄,她在遭遇汪恩甲遗弃并怀孕的时候,遇到了萧军。如今看来,萧军不但拯救了她的生活,还成为她精神的依靠——带着她走上了文学道路。但当出轨、家暴频繁出现后,这个女人依旧跑了。
多年后,她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可那又怎么样呢?就像一辈子幸福的杨绛,所译的兰德的诗说的一样,“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五四时期,刘半农给中国女人造了一个“她”字,“教我如何不想她”,让大部分女人终于在文字中同时也在婚姻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时至几十年后,流行天后王菲的第二次离婚惹出了轩然大波,有人不理解,为何一个已经四十四岁、有两个孩子的女人胆敢再次跨出婚姻,王菲的回答是“爱情没有爱,未来是妄想”。如此总结一下女人们将爱情进行到此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不需要,所以不凑合。
从洪晃到王菲:爱情是最高宗教,是信仰自由
洪晃在见识过美国律师、法国艺术家、中国大导演之后,如此总结:“不要以脱裤子的速度去结婚。我从不依赖男人,但我需要男人。”
王菲和小谢一复合,就有人想起张柏芝,以及她那两个孩子。几乎所有关于菲锋复合的文章下面,都有人如暴风骤雨般怒吼:孩子,孩子,你们怎么不想想那俩孩子。他们心中的大团圆,是小谢将两个孩子和笑着流泪的张柏芝一把拥在怀中。
无论是影视剧里,还是现实生活里,当一个人对伴侣或者对婚姻生活感到不满与厌倦时,就一定有好心人苦口婆心地念,想想孩子吧,为了孩子啊!好像生孩子时生活之上的那一道封边,封锁了一切突围的可能。
连以刻薄著称的张爱玲,都会让她笔下的理想女性顾曼桢,为了孩子嫁给她恨之入骨的姐夫祝鸿才。《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的褚琴和丈夫石光荣从生活方式到三观都极度不合,但为了孩子,还是咬着牙过了一辈子,更不用提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母亲(或者父亲),都曾告诉孩子,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或者你妈)离婚了。
这些伟大的父母中,有一部分,成为伟大的债主,多少控制欲强到让孩子抓狂的父母,号称曾为孩子忍辱负重。艾略特在那首著名的《普鲁弗洛克情歌》里这样问道:我将把头发往后分吗?我可敢吃桃子?每一个最为个人的行为,都有可能招来别人说三道四,最后,人生变成“总还有时间”含糊假设,在认真对待自己生命面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拖延症患者。
小谢身体力行地告诉他的孩子,在已经确保他人利益的基本前提下,人首先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一个把自己过好了的人,才能不扰民,不给人良心负担,也才能让身边人感到,一切都是自由的。
而这,也是王菲之于观众的意义。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爱就是爱,它无关名利、婚姻、归属感,你也可以看到,不爱就是不爱,它不是恶意,也不会带来耻辱。爱与不爱,简单地变成想和一个人在一起,或者不想和一个人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她当初和小谢分手时能够守口如瓶的原因,也是她现在能和小谢在一起的原因,卸下那些被强加在爱与不爱之上的负担,她从必然王国上升到自由王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是什么使王菲如此强大?首先是财务自由,其次则是在每个人都着急忙慌的名利圈里,她无视各种好心或不安好心的劝告,直面内心的声音。
从香奈儿到黛安·基顿:
我爱你,但我不想和你结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可可·香奈儿的情人威斯敏斯特公爵另与他人结婚,香奈儿的回答是“成为公爵夫人的女人很多,可我可可·香奈儿只有一个。”
在想当年,爱情不能走入婚姻,几乎成为所有虐恋小说或故事的遗憾处。而如今,当女性的独立价值越来越受到推崇,时代潮流正把女性推向与婚姻无关。
关之琳在富豪圈中摸爬滚打二十年后,成了同居但不结婚的拥趸。胡兵、霍建华、阿信、黄家诺,“我喜欢帅的男生,反正男生都很花心,起码外型要好看。”刘晓庆离婚后,身后的嫩草从伍卫国到阿峰,还有健硕的健身教练,各个年轻力壮。
奥斯卡老牌影后黛安·基顿是位彻底的不婚者,情人的名字包括伍迪·艾伦、沃伦·比蒂、艾尔·帕西诺,她曾一针见血地说过:“有一种关系最亲密也可能最陌生,最牢固也可能最脆弱,最深情款款也可能最冷漠无情,最安全也可能最危险,最诱惑也可能最绝望,那就是婚姻。”
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的好莱坞喜剧明星戈蒂·霍恩,选择与爱人科特·罗素同居,他们每天早上相互问好,但不准备结婚,“我并不需要一纸婚书,那只不过是最后为财产而大战法庭的东西。”
波伏娃曾写道:“结婚,是社会传统赋予女人的命运。她必须结婚的理由之一是,她必须为社会提供孩子。”
但现实是,经欧洲生殖和胚胎大会研究发现,一半妇女希望冷冻她们的卵子以减少在找对象问题上的压力。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冷冻卵子是为了给不孕“上保险”,以免将来想生育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这个能力。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不再能成为女人必须进入婚姻的条件,我爱你但不想和你结婚,婚姻不再是女人唯一的选项,那还有什么能阻止她们叛变呢?
■相关链接
老婆终身制:
多少“伪爱情”行走江湖?
□荆棘
滥情是这个时代的情感癌症,无药可医。萨冈的名言“作为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丑恶的生活”成为所有人的座右铭。
黄奕与其老公黄毅清的撕扯大战仍在微博发酵,董洁出轨汪峰抛妻弃子文章偷情的喧嚣声仍在耳边。文怀沙那样的老风流也能成为美谈,“摄影师”陈冠希用摄影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情感实质:什么男女关系,无非一个器官和另一个器官的关系而已。
男人们以“风流不下流”而自傲,女人们羡慕《蜗居》里的二奶郭海藻。官员们为情妇写情书——“保证不去碰老婆”、“每星期必须与你发生4次关系”,有妻子的老总们在微博上私奔——“一旦真正遇到心仪的她,当然一定要永远把这个人留在自己身边,爱情是一种必经的过程,伴随自己一生的那个人才是重点”。
一切都在说明:权力与金钱是最好的春药,而年轻是女人们无往不利的通行证。但这对爱情与婚姻而言,又是多么可悲。
过去的爱情里,有专一的深情,有恰如其分的慢和回味,有牺牲精神和爱人如己——“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现在,爱情缺少培养的器皿和时间,直接死在欲望的空气里。
如今,郭台铭和王刚60岁又添儿子, 42岁的郑钧爱神附体,为80后女友呐喊:“刘芸不是小三是天使!”而高晓松已经离婚的前妻至今不过26岁,黎姿的老公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男人。
新丈夫比岁数,杨振宁目前是最高纪录;新妻子的低龄纪录,还在不断刷新。我们在嘲讽男人慕纯的同时,也印证了女人总希望自己找到的是有未来的男人。
每个人都在笑“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多么的浅薄与低俗,但不得不说,老鼠与大米的爱情,是当今社会最典型的伪爱情。它对大米的爱是真的,对大米的思念也是真的,只是这爱,不是爱情,这思念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我们时代的爱情并不是太少,而是伪爱情太多——午夜电台的女性情感求助电话如此之多,内容却大同小异:少女问,喜欢上了有夫之妇,怎么办?剩女问,为什么还过得去的男人都在别的女人怀里?与此同时,男人们也忙于求医问药:少男问,鸡鸡短小会否影响快感?已婚男忙于提高精子活跃度,F40们关心正在发炎的前列腺。
所以,新一代美女叫嚣:坚决打破老公终生制,引进男友竞争制,推广情人合作制,执行帅哥轮流制,坚持择优录取淘汰制。德国议员加布里丽·保利还建议,婚姻应该实施“七年合同制”。
但那不过是幻想。现实是,中国的中年男人普遍相信,离婚后自己还能娶到25岁以下的女孩,而妻子只能嫁65岁以上的男人。
所以爱情看似泛滥,实属21世纪的第一奢侈品。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