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德国?
足球,是浓缩的德意志
7月14日,世界杯决赛,德国队夺冠。
足球达到辉煌的顶点,而其经济,也正在经历一场奇迹。作为欧洲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大国,德国以其完善的制造业成为欧洲经济的领导者。
足球,是浓缩的德意志。
德国足球继承了日耳曼人的优良传统。不仅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更具有严谨务实的作风,注重整体力量,善于迎难而上、逆境重生。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1954年的世界杯决赛。小组赛中,西德队曾以3比8惨败给匈牙利,决赛中,开场不到10分钟匈牙利2比0领先,最终德国队却以3比2逆转匈牙利夺冠,创造了“伯尔尼奇迹”。这就是德国队,这就是德国足球,这就是“德意志之精神”。
我们发出疑问:为什么是德国?
为什么是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领航员?为什么是他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帝国”?为什么是他们,创造出了如此众多的精神图腾?
在人类历史繁星闪烁的天穹里,一些伟大的名字都和一个位于欧洲中心的国家——德国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我们的世界如果没有德意志人,将是一片黑暗。
歌德说: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马克思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俾斯麦说:德意志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因斯坦说:E=MC2。黑格尔说:没有激情就难以完成任何伟业。
德国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在他们眼里任何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因为德语是一门复杂而精准的语言,它的语法和词汇不可能出现模糊。而在中国人眼里,除了黑白之外还有更多层次的灰色。
德意志精神:
从自我否定中崛起
德意志精神是什么?它在哪里?
给他们真善美,他们会创造一个世界;给他们罪恶,他们同样可以毁灭世界。
艾米尔·路德维希写于1941年的《德国人》,副标题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在欧战正酣、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路德维希写下这样的文字在当时的人看来理应比后人有更多的触动:“没有任何一次德国的胜利能与它的艺术、绘画相媲美。”
在序言中,路德维希称德国为“思想精神界人物同国家与政治脱节”的具有“双重性格历史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历史就像一辆双层公共汽车,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有着各自的发展道路,上面一层乘客极目远眺、饱览旖旎风光,但不能影响汽车的方向,因为坐在下层掌握方向盘的司机根本无暇顾及他们。”
德国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而每一次德国站在十字路口,整个世界都要震颤。不断否定自己,在废墟上建立新的家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似乎是德意志精神的归宿。在这个意义上,德意志精神,恰恰不是我们所惯常认为的保守、拘谨,而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否定之否定。
能用来衡量德国“文明”的重要砝码之一是它的“文化”。虽然德意志本身难以定义,以德语为根基的这种文化终究会说服人们相信:不管有多少名牌工厂店,只要还有以书籍印刷量衡量德意志精神的尺度的人存在,德国的精神就会以某种科隆教堂式的当量存在,而不只是缩减为教堂隔壁的某种香水。
我们要寻找的,是一个属于中国的“德意志”,它完善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以这样说,德意志,意味着一种规则,一种文明,一种雄性喷发的荷尔蒙。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