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铁霖到赵本山:寻找遗失的“师徒”
金铁霖的师徒关系带有学院派固有的精英气质,他师从著名音乐家沈湘,之后也桃林满天下,麾下弟子星光闪闪:彭丽媛、宋祖英、李谷一、李丹阳、阎维文……
赵本山的师徒关系则更带有草根色彩和江湖气质。小沈阳、宋小宝、刘小光,他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弟子又是员工,与之相对应的,赵本山的身份也在伯乐与老板之间游离。
赵本山:师徒里的商业模式
本山集团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复活中国古代传统的戏班子模式。老赵既是台柱子也是老板,其他的人都是徒弟,大家以师徒相称,行叩拜大礼。
古代戏班子模式不出大事,那是因为真不赚钱,大家穷的叮当响肯定团结,就这还得防着“学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典故。
今天是商业社会,知名度就是钱,小沈阳一年几个亿的票房,搁别处早买宾利购豪宅了,搁本山集团,钱都是师傅的,师傅给小沈阳发个工钱就OK,至于小沈阳心里怎么想只有他知道。实话实说,本山与其说是师傅,不如说给了小沈阳让他上春晚的机会,使他从二人转夜场走向全国。姜昆也给过赵本山同样的机会,因此,伯乐与老板是赵本山偷换的两个概念。
一个小沈阳,根本不敢对抗赵本山,即使赵本山真的掌掴他,他也必须表现出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顺从,并不会对本山集团构成什么威胁。但是,为了制约小沈阳,师傅不得不逐步的把其他的徒弟也一一带红,这样,本山集团的商业模式中的问题就会出来。能赚大钱的徒弟们很快就会发现,正是师傅动了他们的奶酪,师傅取得了超额利润,从而剥削了徒弟们的剩余价值,即使是平时彼此有矛盾的徒弟,迟早也会发现,只有徒弟之间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对抗师傅、保护自己的利益。
因此,郭德纲的德云社之所以存在弟子出走的现象,便是这种模式漏洞带来的一个必然。
除非赵本山、郭德纲舍得与徒弟大秤分金银,把师徒关系事实为兄弟关系,甚至合伙关系,否则,财务专制师傅与众多赚钱机器徒弟之间的战争,迟早爆发,这是商业规律,与道德无关。
本山传媒的商业模式很容易陷入一个矛盾积累的正反馈循环中去:捧红徒弟A,徒弟A翅膀硬——>捧红徒弟B制约徒弟A——徒弟B翅膀硬——>捧红徒弟C制约徒弟AB——徒弟C翅膀硬——>捧红徒弟D制约徒弟ABC……矛盾积累到爆发点,一句话,本山传媒就有可能落一个“马俊仁的辽宁女子长跑队”的结局。
当年,王军霞、曲云霞带领师弟师妹联名哭诉马俊仁,反出马家军。马俊仁最终老脸丢到太平洋,大病一场,去专心养藏獒了。
马俊仁命好,赶上了藏獒价格从3万涨到30万,300万,赚了大钱,他也就此发出这样的魔咒:“人不如狗”……
金铁霖:学院派们的师徒传承
1960年,金铁霖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他的主课老师是沈湘。那时候,金铁霖对中国音乐势力谱系还不是很清楚,他甚至搞不清沈湘是男是女。“我一听,沈湘老师,他又是三点水那个湘,湖南那个湘,我就问别人了,我说沈湘老师是男的是女的,多大岁数啊?”
刚刚踏入音乐领域的金铁霖并不知道沈湘的名字。但这时沈湘在音乐界已经非常有影响力。沈湘1921年出生于天津,1941年由燕京大学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通晓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德语、法语等5种外语。22岁时就在上海举办了首场独唱音乐会。五十年代起,沈湘放弃了自己的演唱事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声乐教学当中,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
即便是遇到名师,金铁霖的音乐生涯也并没有变得多顺利。他是“小开嗓”,在唱一些大作品上,音域不够,只能练习一些音调不高,难度不大的作品。他觉得心里很苦闷,而作为老师的沈湘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老师说没关系,你现在正在掌握技术,掌握方法的过程中,这个是正常的,破几个音是经常的。”在沈湘的指导下,金铁霖慢慢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歌也唱得越来越好,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沈湘意外地发现了金铁霖的另一项才能:“好为人师”。
一次上课,有—位熟人托沈湘教授教一个学生,可是沈湘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正好金铁霖在旁边上课,沈湘说:“铁霖,要不你帮我听听吧!”
就这样,这个叫张琦的高中生就成了金铁霖的第一个学生。张琦成绩优秀,同时被戏曲学院、师范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为此,中央音乐学院的系主任专门找到金铁霖,让他给自己的这个学生做工作。后来,张琦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成为金铁霖的师弟。
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邀请金铁霖调到该校任声乐教师。这让41岁的金铁霖面临两难的选择:一边是充满掌声的舞台,一边是教书育人的讲台。
无法决定时,他想到去找自己的老师沈湘。经过一番交谈,在沈湘的鼓励下,金铁霖毅然决定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也巧,来到以后正好是彭丽媛刚考上中国音乐学院,没安排老师,谁教都觉得不合适,所以人家说叫老金教吧,老金会教民歌,就给我教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