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梅兰芳们的济南往事

2014-02-14 08:32 未知/ □段崇政 /

 

  京剧在济南真正繁荣,是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济南老火车站钟楼高耸起来的时候。那时,北京的戏班子在京沪穿梭演出,都要经过济南这个“大站”, “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几乎都在济南演出过,丰富了京剧在济南的文化土壤。

 

  京剧大码头的梅党

  梅兰芳曾不止一次停靠在济南这个曾经的戏曲“码头”,几乎每个戏台的边角,都留有他轻灵的戏腔。

  1927年春节后,时任山东督办兼省长的张宗昌给其父庆寿,将京、津各戏班的名伶百余人全部接至济南。梅兰芳演的是“穆桂英挂帅”。到深夜全剧演完时,又加演了一出《游龙戏凤》。8年后,黄河在曹州刘庄决口,鲁西各县河水泛滥成灾,梅兰芳受邀进济“进德会”京剧场,接连演了5天,收入全部用于救灾。

  隔年11月,梅先生再次应邀来济南,在“进德会”京剧场演出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并与当时恰巧也在济南演出的金少山合演了《霸王别姬》。

  1962年梅兰芳曾来济南演出《贵妃醉酒》,那时市级京剧院团的票价实行“四五六制”,也就是甲、乙、丙级戏票价,分别为四角、五角、六角,而梅先生的演出票价一张就是20元,而且还很难买到。

  程砚秋:

  百转“秋”声的济南礼赞

  程砚秋来济南演出最为轰动,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1933年12月那一次。

  赴欧考察戏曲音乐一年多的程砚秋,归国不久即应北洋大戏院之邀来济演出。抵济之日,市长闻承烈即设宴接风。翌晚,省城警察局长王恺如又布席欢迎。当时,中国第一代著名飞行家、号称“东方林白”的孙桐岗正在济南,作为程派戏迷,他特地驾驶飞机,在济南上空散发传单,向市民告知程砚秋到达的消息,并致热烈欢迎之意。此为创纪录之举, 使程砚秋济南之行平添不少光彩。

  程砚秋除演出《荒山泪》、《青霜剑》、《玉堂春》、《文姬归汉》等剧目,还专门带来一出《春闺梦》。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得到济南程迷的热烈掌声。当程砚秋五日演出期满,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又专门设宴,面请续演。

  离济之日,孙桐岗想请程砚秋与他同乘飞机,一览济南全景。二人相偕登机,程坐前面 “领航”,孙坐后面驾驶,绕城两周,饱览古城内外风光,落地后程砚秋兴奋不已,拉着孙桐岗合影留念。这是程砚秋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出访欧洲,周游苏、法、德等国,他也未曾坐过飞机,不想在济南开了洋荤。此事见诸报端,立即轰动全国。

  关友声与李苦禅:

  老济南的五大票友社

  1925年,13岁的孟丽君在南京大舞台正式挂牌。

  济南虽说是孟丽君的出生地,但她自幼随父母漂泊江湖,四海为家。18岁那年她初次来济南在经三纬四路的“国民大戏院”演出《鸿鸾禧》、《花田错》,惊鸿一现却又赴北京。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侵华战争,她父亲欲寻安生之地便携家回到“京剧三大码头”之一的济南定居,并在大观园内的“第一剧场”搭建“孟家班”演出。

  当时济南有五大票友社。济南市国剧研究社由早年的“余心乐”票房改组,成立于1928年“五三”惨案之后,社址设在县东巷济南盐商刘筱鸿的家中。当时该社以研究皮黄(京剧)而盛名在外,著名票友有陈叔为、李淑明、丁小雯、傅石如等人。还专门聘请文化名士郝芸珊主编历史旧剧,每排演一出新戏,全体社员踊跃参加,即使跑龙套也乐此不疲。

  此外,公余国剧研究社的社长伍啸庵更吸收女票友参与,余兴票社主任苑琴舫因与老生名角孙菊先是同乡,故专攻老生唱段,能演许多重头戏。津浦铁路票房由铁路员工组成,社址设在商埠铁路大厂内,是一批纯粹自娱自乐的票友,也是济南有名的票友会之一。

  济南市银河歌剧社成立于1933年春季,参加者多为艺术界人士,其中有初学皮黄的女票友数人。除学习研究京剧之外,亦对歌曲、书画、音乐及其他戏剧进行研究。社址设在贡院墙根的《明湖画报》馆内。该社不仅经常举办演出活动,而且还曾编纂了《梨园花絮集》,并经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著名演员马连良等人审定,供票友学习。当时凡来济南演出的名角,都曾亲临该社拜访并进行艺术交流。

  当时济南除以上五大票友组织之外,还有“民生银行俱乐部”、“邮政工会俱乐部”、“津浦站职工俱乐部”、“电报局票房”、城内小王府的“扶风社”、中山公园的“菊社”、进德会的“会员国剧社”……由此可见,济南喜爱京剧者大有人在,“信口皮黄以自娱者”大有人在,乐此不疲者亦大有人在!

  济南著名画家关友声自幼酷爱京剧表演艺术,青少年时代便专程赴京听戏,进而结识了梅兰芳、程砚秋、俞振飞、裘盛戎等京剧名家。先是评戏谈艺,后来学戏登台演出。他擅长扮演须生、武生,亦能饰演铜锤花脸。上世纪40年代,他曾与国画大师李苦禅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客串《青风寨》,饰演李逵,一时轰动津门。在家乡济南更是自备戏装,多次登台演出;唱念做打,臻于纯青。

  多才多艺的关友声还曾学习昆曲。抗战时期,他参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王泊生剧本《岳飞》的创作,以岳飞抗金的爱国之情鼓舞士气。他还因学唱京剧花脸,而与京剧大师裘盛戎结为挚友,曾为裘先生49 岁寿辰撰联祝贺:“盛寿多彩,万家竟歌赤桑镇;戎辰并光,千户争唱白良关。”并因与裘先生的友谊,而收了裘先生的高足方荣翔为徒,教他学习诗画。这在文化界也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