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境界有多高,闲暇就有多少

2014-01-25 21:58 未知/ 齐鲁周刊 /

  没有闲适就没有文化是普世的价值。应该说,从诗词歌赋到书法收藏,从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闲情逸致”到关于人的容貌、风度、个性的汉末清谈,从谢灵运、陶渊明的山水诗到白居易提出的闲适诗。闲逸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那么,闲适背后是否有个悖论:文化很多时候是锅碗瓢盆之外的营生,贫苦人家和疲于生活的人难有闲适的机会?错,闲适只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程乃珊笔下的《上海LADY》里面描写过郑念的细节,无论贫富哪怕在监狱,闲适带来的优雅就是抬头看看窗口的一抹阳光或者忍住被手铐磨伤的疼痛拉上裤子的拉链。另外一位上海老名媛唐薇红是民国最著名的名媛唐瑛的妹妹。唐薇红的前半生锦衣玉食,是十里洋场的金枝玉叶。同样因为这份显赫家世,唐薇红的后半生颠沛流离,最难的日子唐薇红家里积攒的值钱东西都被抄空了,唐二小姐不得不进了拉链厂当工人,一做就10多年,即使这种境况她想方设法省下10元给丈夫买最便宜的淡面包,不愿意断了他吃面包的习惯。冰火两重天的人生里唯一没变的是她和百乐门60年有余的不了缘。Channel No5的香水、Ferragamo的高跟鞋、Dior的口红、LV的手袋,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她,依然保持一周去百乐门3次以上的频率。

  曹雪芹家道中落之后依旧保持着弹琴写作的习惯,讲究一只茶杯的用途;竹林七贤避世隐居,也放不下夜宴游园、玩药弄香的雅好。有钱不等同于有闲,常见我们时代的著名企业家在电视新闻里称:“一天休息时间不到三小时。”闲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领悟。

  文化名人洪晃曾说:今天,大家都在说中国当代文化缺乏有力量的作品,这跟大部分男人都去经商挣钱是有关系的,经济如此增长,文化怎能不后退,不管男的,女的,所有心思都去琢磨怎么赚钱了。谁都没有这些闲功夫再去画画、作曲、写小说,去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何在。所以,有人“游手好闲”是好事,如果我们还是闲不下来,地球就会爆炸的。

  这个时代鲜花盛放。关于盛会的流水席,关于国际都会的追求,关于创富升职的成功学,无数人参与其中,成为奇葩或绿叶。

  但在前往时代中央舞台的路途中,名气大不一定代表才华高、财富多不一定代表活得好、学识高不一定代表不会精神空虚,多数人称颂不一定代表价值大——他们活得像一部成功学,未必就懂得什么是幸福;他们活得像一句广告,但未必就是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