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之殇
日前,南京江宁区饿死女童案公开审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饿死女童的母亲、吸毒女乐燕无期徒刑。庭审中披露的一些细节和信息再一次触痛人们的内心,发人深省。
母亲,这个圣洁的词汇为何会成为孩子和家庭的最大灾难?心理障碍、个性扭曲、自残犯罪……近几十年来,吸毒成瘾导致的极端事件如同毒蛇猛兽向着人们迎面扑来。
根据公安部禁毒局统计,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约计150余万人,其中女性吸毒人员约占总数的六分之一,约计25万人左右,而实际吸毒者要远远超过以上两组数字。
除了女性吸毒人数的不断攀升,吸毒人员低龄化也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根据统计,在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人群占80%以上。”济南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苏维这样说。而最近济南市公安局查获的一名涉毒人员,年仅14岁。
在中国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曾经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并给她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时至21世纪的今天,毒品仍是困扰中国发展、危及社会秩序、损害民众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有愈演愈烈之势。
毒品,可以使人类航向极端的迷幻梦域,也可能带来逆向的乌托邦。它曾经与性、摇滚、嬉皮士等关键词一起成为先锋文化的符号。其实,很多毒品仅仅是一种可以充当药物的植物,是什么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魔鬼”统治了人类?
随着新型毒品的开发、集体性吸毒行为的出现,一种吸毒亚文化已经形成——吸毒不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毒瘾,毒品已经成了圈子人际交往的新工具。在特定群体内,“high”甚至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时尚,一个用来划分是不是“同类”、是否具有共同审美和生活趣味的标准。
这样的吸毒亚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娱乐圈,而且蔓延进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城市青年的集体派对中,吸毒也是他们“增进感情”与建立认同的交际方式。
毒品犯罪的这些新特点,显然给当下的禁毒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抵御吸毒亚文化的扩张,尚有待于主流文化价值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艰难重塑。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