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牧与接收大城市的“济南模式”
济南是共产党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也是共产党接管大城市的试金石,刘顺元、谷牧等人创造的“济南模式”,为后来顺利接管北京、天津、上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前期准备:从地下党到执政党
早在1945年,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共济南市委就组织情报部、国军部及市内地下党组织,对济南开展全方位的调查。1948年,华东局在青州成立了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司令部联合筹备处,由曾山负责。为保密起见,联合筹备处对外称青州建设研究会,接管济南的准备工作由此正式开始。
接管济南前夕,接管干部学习了城市常识和有关文件、纪律等,阅读了华东局青州建设研究会编印的《济南概况》、《城工手册》等书刊。在济南战役进行之时,接管干部紧随部队之后,踩着枪炮声分东西两路迅速进入市区。攻城部队攻下一处,接管人员接管一处。
“顶着满头高粱花的人”的城市改造运动
济南战役之前,美国专家不相信“国军”有能力守住这座城市,他们相信共产党足以攻克这座古城,但不相信共产党有能力管好这座城市。
9月24日解放济南后,城内物价飞涨,3天之内,粮、煤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了3倍以上。军管会从济南周边及解放区大力组织粮煤运到济南,同时,在接收的敌人物资中拨出一批进行调剂,以稍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价格每日趋降,辅以报纸、电台配合宣传,十几天的时间内,物价便趋于平稳。
为做好战后城市清理工作,济南特别市市政府作出《清理市容的决定》,各级干部和广大战士、警察带头参加义务劳动,打捞尸体,清理炮弹。并通过以工代赈的办法清理掩埋尸体,既清理了卫生,也解决了3万多贫苦市民的生活问题,济南的市容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刚进城时,小偷成灾,闹得群众不得安宁,对我们的干扰极大。”参与接管济南的李新民在《从潍县到济南的城市接管回忆》中提到。为此,公安局组建了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专门组织——督察室,很快破获了一批刑事案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盗“燕子李三”的落网。
民国时有两个“燕子李三”,此李三是禹城人,叫李圣武,作恶多端,济南刚一解放,便盗了几家金店。“‘燕子李三’被抓,在群众中震动很大。”李新民说。
由于没有警察上岗,一些人不敢开门做生意等原因,小市场和摊贩数量激增,马路上人车乱行,半月内发生交通事故30余起,死伤多人。市公安局适当使用经过登记的旧警察恢复执勤,建立起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规定,小摊贩一律不许在马路上设摊,全部移到现有市场或政府指定的市场营业。
1949年2月,新建了人民商场,集中1000余户摊贩在此营业。直到今日,人民商场依然是济南的繁华之地之一。
在共产党干部进城时,济南一个著名资本家曾用“一些顶着满头高粱花的人们”来形容他们,而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群满身泥土味的人们已经让千年古城换了新颜。
“明星”官员们的城市第一课
“可以说,(当时)济南的干部配备完全是一个明星阵容。”济南市委党校张凯军说。
确实如此。军管会主任谭震林是老革命,时任中央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负责军管会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曾山(解放后曾任国家内务部部长等职),时任中央委员、华东财办主任,有着丰富的组织和财经工作经验。
济南特别市市委书记刘顺元(离开济南后曾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时任华东中央局宣传部部长;特别市市长郭子化,时任中共华东中央局委员、华东局秘书长。第二年担任市委书记的谷牧,后来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凯军说,“干部配备之高,充分显示了中央对济南工作的重视”。
1948年9月,刘顺元与曾山、谭震林共同负责接管济南,参与制订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措施,迅速安定了社会秩序,使以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济南接管工作的十条经验,为我军顺利接管其他大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1949年11月,谷牧被调任济南市委书记兼警备区政委。因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他只好乘坐铁路手摇压道车赶来济南。
刚进城时,他看到长期战争和国民党的统治导致的社会经济萎缩、人民生活困苦,遂从老区调来粮食煤炭等生活急需品进行救济和以工代赈。
当时,还有物价上涨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谷牧遂行使政府职权,迅速布告全市,不准扰乱市场物价,特别告诫并严惩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同时,将老区支援的物资抛售占领市场,很快将物价平抑下来,受到老百姓的拥赞。
但谷牧认为,这仅解决了群众生活急需,而根本的办法是恢复市场、发展生产。1952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1.5倍。
1952年初,毛主席南下视察工作路过济南,谷牧汇报交谈直至陪同到徐州。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