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从李延年到何思源:接收大员在济南

2015-04-06 22:30 未知/ 齐鲁周刊 /

 

  1945年,李延年和何思源是山东国民党的两位重要代表。他们都出身世家,受过良好教育,投笔从戎,抗战胜利前后,在山东的舞台上,上演了他们的大戏。

  山东受降“五子登科”记

  李延年于1904年3月11日生于广饶县大王镇王西村一个富裕耕读家庭,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17岁毕业后离开家乡,考入济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就读。这之后,他并没有继续商业的深造,而是在20岁时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弃文从戎,考取黄埔军校。

  1924年12月,首批黄埔军校学生毕业,随后被编为学生军,参加了对陈炯明的东征。战斗中,李延年崭露头角,开始为蒋介石赏识,先于同期同学升任排、连、营长等职。后因济南守卫战和潼关抗日战中战功赫赫,被蒋介石赐予一等勋章。

  然而和绝大多数国民党高官一样,抗战后,李延年也没能幸免,落入贪恋个人荣辱的窠臼中。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在重庆的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上,李延年被升任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同年8月为山东地区受降长官,负责受理该区日本侵略军的投降事宜。

  10月15日,李延年以受降长官身份,在大明湖畔之中山图书馆副长官司令部总部主持受降仪式。

  济南受降完成后,青岛受降却激起了一场公愤。

  10月20日,李延年飞赴青岛,准备主持当地受降仪式。就在这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师长谢勃耳率所部在青岛登陆,宣布由他代表蒋委员长主持青岛受降,并当即执行。作为山东全省受降长官的李延年只能派代表参加仪式。这一丧权辱国的消息传出后,山东舆论哗然,各界人士群起责难。李延年于此事难辞其咎。

  李延年在济南,第一件事就是接收、封存敌伪银行,颁定伪储币与法币为200∶1之折合率。这一措施固然冻结了敌伪全部资金,也使持有法币的国民党政府文武官员与军队,能够以同样价格买到比后方多数十倍的实物,大赚了一笔。但却害了沦陷区的广大群众。他们手中所持的一点赖以生存的伪储币一下子形同废纸,其苦可想而知。

  人们说,蒋介石既接收了敌伪财产,也“劫收”了人民剩下的一点血汗钱。

  李延年最终被蒋介石调离,由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继任。李延年贬官后,自感无功负蒋,也只能解散总部,带领部分亲信幕僚赴临沂就任新职。

  何思源:一介书生的戎马岁月

  与李延年相似,何思源出身书香世家:祖上曾出过多位进士,先祖何尔健是明万历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何应瑞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何觐是康熙七年的进士。

  何思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考入当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作为“五四”学生运动的领袖,他于1922年去欧美留学,回国后不改书生本色,专注于山东教育事业。

  1928年,受蒋介石赏识,何思源成为山东教育厅厅长。这是何思源任职最久的一个职位,也是他最有功绩的时期。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何思源极大地推动了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国立青岛大学的创办与何思源息息相关。担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期间,何思源让他的北大同学杨振声做了青岛大学校长,让赵太侔做了教务长。在这二人的网罗下,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人都来到青岛大学教书,使之成为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学。

  教育之外,何思源也致力于山东农村的乡村建设。在他的帮助下,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多次来到山东,梁漱溟以山东邹平为据点,展开了乡村建设运动。

  “七七事变”的爆发打乱了何思源建设山东的美好梦想。他必须起来与日寇斗争。抗战期间,他的老同学罗家伦曾概括出抗战的一个奇特现象:“武人没有降将,文人偏有汉奸。”罗家伦的概括很深刻,但也有例外。至少,山东的抗战情形与罗家伦概括的恰好相反。

  作为军人的省主席韩复榘面对日寇的进攻,一退再退,成了“逃跑将军”,最后被蒋介石军法从事。作为一介书生的何思源却投笔从戎,拿起枪跟日寇打起了游击战。在这一时期,为了逼迫何思源投降,日寇还绑架了他的夫人与孩子。最终,何思源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日寇释放了妻儿。

  1945年6月,何思源秘密入鲁,并在9月1日返回济南。先是把远在阜阳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机关迁回济南,接收了国民党控制下的山东日伪政权,并委派了专员、县长。他还尽量把国民党地方部队收于麾下,收编了日伪武装,扩大了武装力量。1946年,国民党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成立,以王耀武为主任,何思源、庞镜塘为副主任。

  1946年10月,何思源调任北平市市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是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