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明星发财沉思录

2013-09-02 13:23 未知/ □吴晓波 /

 

 

  从女明星的原罪到“娱乐至死”的明星经济

  1913年,黎民伟在《庄子试妻》中大胆地起用其夫人严珊珊饰演了一个小配角,中国的第一位女电影演员就此诞生。

  进入上世纪20年代中期,女明星的名字已经频繁出现在报纸之上,但这也给她们的命运带来了灾难性的开始。当时的中国,女人演戏,台前抛头露面地被大众观看,台后还要承受无数品头论足,民间旧时遗下的轻蔑俗语“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即是最好的佐证。

  当影视娱乐业逐渐进入商业时代,人们不再把演员、歌手称为“艺术工作者”,而冠以“明星”“偶像”,像刘晓庆这样有粉丝的“红人”,迅速形成了一个财富的产业链。事实上,如果刘晓庆生在这个时代,她的商业价值或许就是章子怡的数倍。

  从刘晓庆喊出“亿万富姐”被社会“唾弃”,再到如今《福布斯》把名人财富量化为数据,二十多年的社会变迁,到底折射了一个怎样的历史?

  明星们意识到,通过做生意,可以贩卖名气和人脉,把无形资产迅速转化为有形财富。接踵而来的便是民营资本对明星的依赖,很多公司都选择以明星为突破口搭建产业链:华谊兄弟和新画面影视便是其中样本。民营资本的介入,将明星们的艺术价值最大可能地转化为商业价值,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使得公司和明星本人也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回报。

  当社会的巨轮进入“娱乐至死”,这是一个偶像的时代,也是一个“粉丝”的时代。一个偶像,大到李宇春这样一夜成名的超女,小到一个论坛的“斑竹”,都会有自己的“粉丝”。 中国也许不是粉丝文化最发达的国度,但绝对是粉丝人数最多的国家。而这些数量庞大的粉丝,才是明星所有收入的真正基础和来源。

  商业化的结果,是体制外的明星越来越多。在商业制度中的每个人,都被这个制度绑架,或者成为商业制度的帮凶,或者成为商业制度的牺牲品。

  三十年变形记:从违法发财时代到财富文化复兴

  从当年在“穴头”的带领下偷偷摸摸地到处“走穴”,到今天的资本新贵,明星们创造财富的经历,不仅直接反映了制度的进步,而且折射出渐趋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对待财富的态度。

  作为中国社会曲折的变迁历史的一部分,文化娱乐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有、民营、外资多种成分的资本以各种形式介入这个市场,曾经的“文艺工作者”,现在已经成了市场的主体,站在了资本的平台上。这种力量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市场化的助推器。

  从刘晓庆到仰融、从顾雏军到黄光裕,一系列民营企业家的落马,说明积累多年的问题终究将会爆发。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历史性变迁,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筛选和分野。一个个富豪的陨落,实际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完结——那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疯狂阶段正在被历史的强有力的巨手画上句号。

  不公正的游戏规则最容易诱发民意,如果说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以领袖兵法、历史权谋、商业丛林战三大法宝结合而成的大拼盘就是。体制、社会、文化,需要明星富豪们慢慢稀释、消解,建立中国本土的诚信和尊重产权、尊重公平竞争规则的商道。